[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72436.2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2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永明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陈体芝 |
地址: | 272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铺设 混凝土防水 上端 下端 耐腐蚀层 支护结构 绿化层 碎石砂 水利工程 本实用新型 砂垫层 挡板 生态 支撑结构 支护 崩塌 河岸 水土流失 承载 改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支护结构,包括混凝土防水墙,所述混凝土防水墙内设有空腔,所述混凝土防水墙的下端一侧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铺设有砂垫层,所述砂垫层的一侧铺设有碎石砂层,所述碎石砂层的一端铺设在底板的上端,所述碎石砂层的一侧铺设有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的下端铺设在底板的上端,所述耐腐蚀层的一侧铺设有绿化层,所述绿化层的下端铺设在底板的上端一侧,所述绿化层上等间距设有三个挡板,所述混凝土防水墙的下端另一侧固定有承载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水利工程生态支护结构的改造,解决了水土流失和河岸容易崩塌的问题,并且通过多种支撑结构进行支护,方便使用,适宜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是造成土地资源平衡失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河道的护坡工程影响到河道畅通。植物的生长需要相对松软的空间,在松软的空间中才会有足够的水和空气保证植物存活。天然土质河岸带由于受坡内的渗流作用和坡前水流的冲刷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容易崩塌。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支护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支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支护结构,包括混凝土防水墙,所述混凝土防水墙内设有空腔,所述混凝土防水墙的下端一侧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铺设有砂垫层,所述砂垫层的一侧铺设有碎石砂层,所述碎石砂层的一端铺设在底板的上端,所述碎石砂层的一侧铺设有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的下端铺设在底板的上端,所述耐腐蚀层的一侧铺设有绿化层,所述绿化层的下端铺设在底板的上端一侧,所述绿化层上等间距设有三个挡板,所述混凝土防水墙的下端另一侧固定有承载块,所述承载块内等间距设有多个钢筋,所述承载块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固定有工型钢,所述工型钢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贯穿空腔的一端侧壁并固定在空腔的另一端侧壁上,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两侧均固定有檀托,所述檀托通过第三螺栓固定在空腔的一端侧壁上,两个檀托的一端共同固定有支撑架,所述工型钢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贯穿空腔的一端侧壁并延伸至空腔内,所述混凝土防水墙和第一固定板的上端共同固定有固定架,所述承载块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杆内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安装在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和第二螺纹通孔相对应的限位孔,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内贯穿设有第四螺栓,且延伸至限位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槽的一侧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块的一端,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工型钢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绿化层呈阶梯状分布。
优选地,所述承载块内浇筑有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上的第一螺纹通孔有3-6个。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的两端通过第二螺栓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永明,未经赵永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24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护坡
- 下一篇:一种可保护基体的智能升降式防浪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