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中慢跑装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72384.9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4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丁永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永进 |
主分类号: | A63B26/00 | 分类号: | A63B2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理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3 | 代理人: | 刘岩 |
地址: | 2242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力板 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 慢跑 水中 通孔 间隔设置 有效地 对称 穿过 容纳 平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中慢跑装备,包括:两个浮力板,两个浮力板间隔设置,并且两个浮力板的尺寸和形状均相同,浮力板上设置有通孔;固定带,固定带穿过通孔并将两个浮力板连接,两个浮力板及固定带共同围成用于容纳人体的空间,两个浮力板分别对称地位于该人体的前侧和后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运动者在水下的平衡不好掌握,容易东倒西歪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装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中慢跑装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多种健身运动方式。其中,跑步作为较为有效的运动方式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在陆地上跑步来说,运动者每跑1.6千米,每只脚就得撞击地面1000次左右,脚部、膝部和臀部都受到震荡,容易导致肌肉扭伤或韧带拉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现在存在一种新兴的健身运动——水中慢跑。根据运动学理论,在水中慢跑能平均分配身体负载,下肢的震荡为零,不会受伤,比陆地跑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针对水中慢跑设计的专业运动装备,只能应用现有的救生衣,但是现有的救生衣不贴身,运动者在水下的平衡不好掌握,容易东倒西歪,从而使运动者不能专注于锻炼,运动体验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中慢跑装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运动者在水下的平衡不好掌握,容易东倒西歪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中慢跑装备,包括:两个浮力板,两个浮力板间隔设置,并且两个浮力板的尺寸和形状均相同,浮力板上设置有通孔;固定带,固定带穿过通孔并将两个浮力板连接,两个浮力板及固定带共同围成用于容纳人体的空间,两个浮力板分别对称地位于该人体的前侧和后侧。
进一步地,浮力板由橡塑发泡EVA制成。
进一步地,橡塑发泡EVA的密度大于等于1.2g/cm3,小于等于1.5g/cm3。
进一步地,浮力板的外表面通过喷漆工艺形成包覆层,包覆层完全包裹住浮力板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包覆层为多个,多个包覆层层叠设置。
进一步地,包覆层的数量为5~8个。
进一步地,形成包覆层的漆为水性漆。
进一步地,浮力板的中部设置有减重孔。
进一步地,各浮力板上的通孔为多个,多个通孔呈矩阵排布。
进一步地,固定带包括多个第一子固定带和多个第二子固定带,多个第一子固定带与多个第二子固定带数量相同,其中,多个第一子固定带与两个浮力板中的一个的多个通孔一一对应,各第一子固定带的连接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后与自身连接,多个第二子固定带与两个浮力板中的另一个的多个通孔一一对应,各第二子固定带的连接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后与自身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两个浮力板设置为尺寸和形状均相同。在穿戴上述水中慢跑装备时,将两个浮力板通过固定带连接并固定至运动者的身上(通常为腰部),更加贴身。此时,人体位于两个浮力板及固定带共同围成空间内,两个浮力板分别对称地位于人体的前侧和后侧。由于上述两个浮力板在使用时均位于水面以下,两个浮力板产生的浮力相同,这样会可以使人体垂直悬浮站立在水中,脚不着地(池底)肩部以上在水面之上,既没有前倾也没有后仰的感觉。此时,运动者可以模仿在陆地上跑步的动作进行运动,强度大小靠自己的运动频率来自行控制,零伤害、零撞击、零负载,安全系数极高,从而实现无伤害的健康运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永进,未经丁永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23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