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储氢瓶用副板式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72085.5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0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魏蔚;何春辉;蔡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8 | 分类号: | F17C1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润桐嘉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61 | 代理人: | 赵丽丽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 高压储氢瓶 板式 固定支撑 气瓶 玻璃钢支撑 连接组件 首尾两端 轮辐式 氢气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储氢瓶用副板式固定装置,涉及氢气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装置安装在气瓶首尾两端,包括连接组件、玻璃钢支撑和固定支撑,固定支撑采用轮辐式,有助于减少漏热和减轻气瓶重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气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高压储氢瓶用副板式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行交通的需求也呈现了加剧式的增长,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长。然而,随之带来的汽车尾气排放量也在不断上升,使城市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因此满足对于清洁燃料汽车的需求被提上了日程,清洁燃料汽车也因此而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中,氢气因其燃烧后只产生水,被誉为最为清洁的燃料,业界对其的应用充满了期待。目前,储氢方式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金属氰化物储氢及碳纳米管吸附储氢等,高压气态储氢因其储氢容器结构简单、压缩氢气制备能耗较少及灌装速度快等有点被广泛应用于氢燃料电池车上。高压储氢气瓶一般包括内胆和外壳,内胆和外壳之间设置有隔热夹层,故在气瓶首尾两端需要设置支撑结构对内胆进行固定。
如公告号为CN20364187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后端支撑结构”,包括支撑轴、支撑管帽、内后封头、外后封头、纵向支撑板、支撑轴套,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支撑轴套与支撑轴之间的中间支撑轴套,该中间支撑轴套套设在支撑轴上,且该中间支撑轴套的底部形成有凸台,该凸台与支撑轴套的内侧面相抵。该实用新型中的中间支撑轴套为环氧玻璃钢材质,从而有效降低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的漏热,减小气瓶的静态蒸发率,但在使用过程中,上述纵向支撑板也存在漏热,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压储氢瓶用副板式固定装置,减少漏热,减轻气瓶重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压储氢瓶用副板固定装置,安装在气瓶首尾两端,包括连接组件、玻璃钢支撑和固定支撑。其中,连接组件为中通结构,用于连接气瓶内胆和玻璃钢支撑。玻璃钢支撑边缘设置有工形口,固定支撑为轮辐式,固定支撑的内环焊接在所述工形口内,固定支撑的外圆周与气瓶外壳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连接组件和玻璃钢支撑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安装在气瓶首部的固定装置的连接组件上安装有封板,封板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用于安装氢气进出管道。
进一步地,安装在气瓶尾部的固定装置的连接组件上安装有锁紧螺栓。
在本实用新型中,内外容器之间用支撑相固定,采用导热系数小、耐低温的玻璃钢支撑结构和轮辐式固定支撑,减少漏热,减小气瓶整体重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瓶首尾两端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轮辐式固定支撑的示意图。
附图中
1、连接组件 2、玻璃钢支撑 3、固定支撑
4、固定套筒 5、内胆 6、密封圈
7、外壳 8、进出气管道 9、封头
10、垫圈 11、锁紧螺栓 12、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20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联合支撑机构及立式低温容器内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气瓶固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