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9982.0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3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杨;章华;李中泽;陈亮美;秦峰;马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30;H01M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体层 电极连接片 叠加层 定位凸起 贯穿孔 电池模组 第一极 穿孔 极柱 单体电池 伸入 层叠设置 储能器件 申请 断裂 暴露 贯穿 | ||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单体电池和电极连接片,单体电池包括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第一极柱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第二极柱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电极连接片包括基体层和叠加层,沿电极连接片的厚度方向,叠加层与基体层的至少一部分层叠设置;其中:基体层和第一极柱的材料相同,叠加层和第二极柱的材料相同;电极连接片上设置有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沿厚度方向,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均贯穿基体层和叠加层,第一定位凸起伸入第一贯穿孔与叠加层连接;基体层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第二贯穿孔内,第二定位凸起伸入第二贯穿孔与基体层连接。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电极连接片不易断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新能源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如可循环使用的电池。在电池模组中,通常采用电极连接片将两个单体电池的极柱连接到一起,从而得到更大的电流值或电压值。一般来说,单体电池的正负极柱是采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而为了提升生产效率,电极连接片一般仅由一种材料制作,这使得电极连接片与极柱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相对较差,因而,可以采用同时由两种材料呈左右分布拼接而成的电极连接片,来提高电极连接片与正负极柱之间的连接强度。但是,这种左右两半部分分别由两种材料形成的电极连接片,其自身的结构强度较低,在电池模组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电池膨胀、或相邻电池间存在高度差等问题,这种电极连接片在受沿电池高度方向上的力之后,极易自其拼接位置处发生断裂,这不利于电池模组的安全稳定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以解决电极连接片易断裂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二极柱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
电极连接片,所述电极连接片包括基体层和叠加层,沿所述电极连接片的厚度方向,所述叠加层与所述基体层的至少一部分层叠设置;
其中:
所述基体层和所述第一极柱的材料相同,所述叠加层和所述第二极柱的材料相同;
所述电极连接片上设置有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均贯穿所述基体层和所述叠加层,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伸入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叠加层连接;
所述基体层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所述第二贯穿孔内,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伸入所述第二贯穿孔与所述基体层连接。
可选的,所述基体层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周向暴露于所述第二贯穿孔。
可选的,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叠加层与所述基体层层叠设置。
可选的,所述基体层的材料为铜,所述叠加层的材料为铝。
可选的,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的上表面与所述基体层的上表面平齐。
可选的,所述基体层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叠加层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在所述电极连接片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叠加层和所述基体层限位配合。
可选的,所述基体层的材料为铝,所述叠加层的材料为铜。
可选的,所述第一贯穿孔为长条孔,且沿所述电极连接片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第二贯穿孔为长条孔,且沿所述电极连接片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电极连接片还包括调节部,
沿所述电极连接片的长度方向,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之间,所述调节部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单体电池的方向凸出。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9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