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的分光分度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8042.X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7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易兰;王祖莲;罗惠中;李焕秀;唐懿;刘郑琦;陈晴;杨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黎照西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比色皿 检测器 控制器 样品室 分度 分光 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 调节装置 单色器 可调式 按键 光源 按键连接 光源设置 壳体表面 室内空间 依次连接 盖子 壳体 体内 室内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的分光分度计,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光源、样品室、比色皿调节装置、单色器、检测器、控制器、显示屏和按键,所述光源设置在样品室一侧,所述比色皿调节装置设置在样品室内;所述光源、单色器和检测器依次连接,所述检测器连接至控制器,所述显示屏和按键嵌在壳体表面,所述显示屏和按键连接至控制器,在所述样品室上设置有盖子。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利用样品室内空间,提高比色皿的放置数量,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比色皿样品;比色皿调节过程的稳定性好,且分光分度计操作便捷;从而有效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测量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的分光分度计。
背景技术
分光光度计,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分光光度计的原理是利用微量液体的张力牵引形成光通路,并通过对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分光光度计仅需微量的待检样品即可以获得准确的检测数据,能够完全替代传统的检测方式。
但是现有的分光光度计使用起来非常的不便捷,并且对于比色皿的个数有固定的限制。即使目前已有可容纳多个比色皿的分光光度计,但是仍然只能容纳较少的比色皿;无法实现对于多个和多种规格比色皿样的同时检测,大大影响了实验效率;且现有的比色皿调节装置多采用抽拉结构,稳定性差,大大影响了实验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调式的分光分度计,能够充分利用样品室内空间,提高比色皿的放置数量,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比色皿样品;比色皿调节过程的稳定性好,且分光分度计操作便捷;从而有效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式的分光分度计,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光源、样品室、比色皿调节装置、单色器、检测器、控制器、显示屏和按键,所述光源设置在样品室一侧,所述比色皿调节装置设置在样品室内;所述光源、单色器和检测器均连接至控制器,所述显示屏和按键嵌在壳体表面,所述显示屏和按键连接至控制器,在所述样品室上设置有盖子;
所述比色皿调节装置包括中心转轴、旋转托盘和电机,所述中心转轴的底端穿过样品室底部,与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机的转动端相连接;所述中心转轴穿过旋转托盘的中心,且中心转轴与旋转托盘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控制端连接至控制器;在所述旋转托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放置比色皿的凹槽,所述单色器设置在光源处,所述检测器设置在中心转轴上。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中心转轴的顶端设置有手动操作杆;便于手动调节,尤其是初始状态的快速调节。
进一步的是,所述样品室底部与中心转轴通过轴承连接;加固中心转轴转动的稳定性和顺滑性。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光源侧的样品室侧壁上设置有弹簧销,在所述旋转托盘对应于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弹簧销和卡槽相互卡和;通过弹簧销和卡槽的配合,能够稳固正在检测的比色皿位置,使其能够正对在光源处。
进一步的是,每个所述凹槽均具有不同的尺寸;能够容纳多种尺寸规格的比色皿,无需更换旋转托盘。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盖子和样品室的接触边缘处设置有密封边条;加强样品室的密封效果,提高测量准确性。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旋转式的托盘结构容纳待检测的比色皿,能够充分利用样品室内空间,提高比色皿的放置数量;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比色皿样品,有效提高实验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结构,提高了比色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精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操控按键即可实现比色皿的位置调节,使得分光分度计操作便捷,能够有效提高实验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80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