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踢脚线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4693.1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2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谢火平;邱忠明;熊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杜氏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9/04 | 分类号: | E04F19/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板 连接面 开口 本实用新型 连接结构 配合面 踢脚线 底面 贴合 配合 底面垂直 装修材料 侧面 外侧面 容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修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踢脚线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位于第一连接板一端的连接面、分别位于连接面两侧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上设有容纳第一连接板一端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底面和与底面垂直的配合面,所述连接面完全贴合在配合面上,所述内侧面贴合底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第二连接板的开口,通过开口的底面、配合面与第一连接板的配合,从而适用于不用厚度的连接板之间的连接,避免了不同厚度连接板之间采用传统连接导致的配合参差不齐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修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踢脚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踢脚线在居室设计中起着视觉的平衡作用,它是地面的轮廓线,视线经常会很自然地落在上面,利用它们的线形感觉及材质、色彩等在室内相互呼应,可以起到较好的美化装饰效果,在家居美观的比重上也占有相当比例。踢脚线的另一个作用是它的保护功能。踢脚线,顾名思义就是脚踢得着的墙面区域,所以较易受到冲击。做踢脚线可以更好地使墙体和地面之间结合牢固,减少墙体变形,避免外力碰撞造成破坏。
现在的房屋设计时,不免存在各种角落,必须使用到不同厚度的踢脚线,采用传统的45度角配合,导致美观度严重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不同厚度踢脚线配合的踢脚线的连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1、一种踢脚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位于第一连接板一端的连接面、分别位于连接面两侧的内侧面和外侧面;
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上设有容纳第一连接板一端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底面和与底面垂直的配合面,所述连接面完全贴合在配合面上,所述内侧面贴合底面上。
进一步的,上述踢脚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上还设置有过渡面,所述过渡面的形状与第一连接板外侧面的形状相同;所述过渡面与第一连接板的外侧面平行。
进一步的,上述踢脚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配合面高度与第一连接板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的,上述踢脚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的,上述踢脚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垂直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踢脚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的连接面、内侧面、外侧面和第二连接板的开口的底面、配合面均为做过平整处理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二连接板的开口,通过开口的底面、配合面与第一连接板的配合,从而适用于不用厚度的连接板之间的连接,避免了不同厚度连接板之间采用传统连接导致的配合参差不齐的情况发生,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在对于户型相同的大楼装修时,能够将踢脚线的连接结构批量生产,提升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踢脚线的连接结构中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第一连接板;11、连接面;2、第二连接板;21、开口;211、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在第二连接板的开口,通过开口的底面、配合面与第一连接板的配合,从而适用于不用厚度的连接板之间的连接,避免了不同厚度连接板之间采用传统连接导致的配合参差不齐的情况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杜氏木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杜氏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46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泥基天然石材效果装饰线条
- 下一篇:厨房墙壁管道的活动检修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