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药灸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3138.7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1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梁健康;黄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本济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100027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艾灸 本实用新型 灸具 药灸 圆口 顶部设置 膏药 灸罩 筒腔 圆环 给药效果 接触效果 人体活动 治疗效果 防火布 腔侧壁 生物胶 通气孔 尖锥 贴合 束缚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提供透药灸具,主要涉及艾灸领域。透药灸具,包括灸罩,所述灸罩内设置艾灸腔,所述艾灸腔侧壁上设置通气孔,所述艾灸腔底部设置第一圆口,所述艾灸腔顶部设置第二圆口,所述第一圆口底部设置艾灸贴,所述艾灸贴底部设置生物胶层,所述艾灸贴顶部设置圆环,所述圆环底部与艾灸贴相接触部分设置防火布,所述第二圆口内设置圆筒,所述圆筒内设置筒腔,所述筒腔顶面上设置尖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不通过束缚手段固定在患者身上,使灸具降低对人体活动的影响,使使用者的活动更灵活,灸具与膏药接触效果更贴合紧密,能够提高灸具通过膏药的给药效果,对患处的治疗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艾灸领域,具体是透药灸具。
背景技术
我国对穴位给药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制备工艺上,在古医籍中均有详细论述,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艾灸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辐射和红外光会使皮肤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将艾灸和透皮吸收疗法联用,能进一步提高中药透皮疗法的治疗效率。艾灸一方面是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等效果,另一方面是借助艾草本身能通十二经络的特性。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灸具多是通过带式固定带固定在身体上,直接或者隔着膏药对身体进行艾灸治疗,这种方式使使用者在进行艾灸治疗时行动受到一定限制,且灸具与膏药接触位置不紧密,对患处的治疗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透药灸具,它能够不通过束缚手段固定在患者身上,使灸具降低对人体活动的影响,使使用者的活动更灵活,灸具与膏药接触效果更贴合紧密,能够提高灸具通过膏药的给药效果,对患处的治疗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透药灸具,包括灸罩,所述灸罩内设置艾灸腔,所述艾灸腔侧壁上设置通气孔,所述艾灸腔底部设置第一圆口,所述第一圆口内壁上设置第一内螺纹,所述艾灸腔顶部设置第二圆口,所述第二圆口内部上设置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圆口底部设置艾灸贴,所述艾灸贴内设置药饼层,所述艾灸贴底部设置生物胶层,所述艾灸贴顶部设置圆环,所述圆环底部与艾灸贴相接触部分设置防火布,所述圆环外壁上设置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适应,所述第二圆口内设置圆筒,所述圆筒顶部设置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相适应,所述圆筒内设置筒腔,所述筒腔顶面上设置尖锥。
所述艾灸腔内底部设置隔火网。
所述通气孔设置多个,多个所述通气孔内均设置弯管。
所述圆筒侧壁上设置网孔。
所述灸罩外壁上设置隔热胶层。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艾灸腔内燃烧艾柱,对艾灸贴内的药饼层和磁石层进行加热,对使用者患处给药,通过圆环与灸罩的配合使加热的艾灸腔与艾灸贴紧密接触,使灸具不用通过束缚手段即可固定在使用者身上,使使用者的活动更灵活,灸具与膏药接触效果更贴合紧密,能够提高灸具通过膏药的给药效果,对患处的治疗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艾灸腔内的底部设置隔火网,隔火网可以防止艾柱燃烧后掉落的火星落到防火布上,使艾灸贴局部温度过高,从而保证艾灸贴的温度均匀,保证艾灸效果,防止烫伤。
3、本实用新型通气孔内设置弯管,弯管在保证通气效果的同时防止火星掉出,在保证艾灸效果的同时对使用者的安全进行保障。
4、本实用新型圆筒侧壁上设置网孔,网孔可以使艾灸腔内的温度更均匀,使艾灸的给药效果更好,艾灸的效果更明显。
5、本实用新型灸罩外壁上设置隔热胶层,隔热胶层可以保障艾灸腔内的温度,保证艾灸效果的同时防止烫伤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本济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本济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31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