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的桩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0611.6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8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潘磊;孙建刚;翁国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条 钢杆 第二侧壁 第三侧壁 第一侧壁 桩基结构 支撑网 侧壁 经线 本实用新型 纬线 技术方案要点 承重能力 连接钢管 十字交叉 依次相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的桩基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基体内设有若干个支撑网,相邻的支撑网之间通过连接钢管连接,支撑网包括经线钢杆和纬线钢杆,所述经线钢杆和纬线钢杆十字交叉,所述基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依次相连围成方形状,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钢筋条、第二钢筋条和第三钢筋条,第二侧壁上设有第四钢筋条、第五钢筋条和第六钢筋条,第三侧壁上设有第七钢筋条、第八钢筋条和第九钢筋条,第四侧壁上设有第十钢筋条、第十一钢筋条和第十二钢筋条,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且承重能力强的用于建筑的桩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桩基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桩基是用于建筑屋底部的支撑作用的,传统的桩基,直接采用水泥直接堆砌起来,这种虽然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这样的结构桩基,承重能力较差,强度不够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且承重能力强的用于建筑的桩基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的桩基结构,包括基体,其特征是:所述基体内设有若干个支撑网,相邻的支撑网之间通过连接钢管连接,支撑网包括经线钢杆和纬线钢杆,所述经线钢杆和纬线钢杆十字交叉,所述基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依次相连围成方形状,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钢筋条、第二钢筋条和第三钢筋条,第二侧壁上设有第四钢筋条、第五钢筋条和第六钢筋条,第三侧壁上设有第七钢筋条、第八钢筋条和第九钢筋条,第四侧壁上设有第十钢筋条、第十一钢筋条和第十二钢筋条,所述第一钢筋条一端与第十二钢筋条交叉固定,第三钢筋条一端与第四钢筋条交叉固定,第六钢筋条与第七钢筋条交叉固定,第九钢筋条与第十钢筋条交叉固定,所述基体外设有加固体,所述加固体包裹第一钢筋条、第二钢筋条、第三钢筋条、第四钢筋条、第五钢筋条、第六钢筋条、第七钢筋条、第八钢筋条、第九钢筋条、第十钢筋条、第十一钢筋条和第十二钢筋条,所述加固体与基体连接处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分别与第一钢筋条、第二钢筋条、第三钢筋条、第四钢筋条、第五钢筋条、第六钢筋条、第七钢筋条、第八钢筋条、第九钢筋条、第十钢筋条、第十一钢筋条和第十二钢筋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基体最传统的结构设置方式,保证其原本强度,然后在通过第一钢筋条、第二钢筋条、第三钢筋条、第四钢筋条、第五钢筋条、第六钢筋条、第七钢筋条、第八钢筋条、第九钢筋条、第十钢筋条、第十一钢筋条和第十二钢筋条的设置,分别均分在不同的内壁上,并向基体深入10cm,然后通过所述第一钢筋条一端与第十二钢筋条交叉固定,第三钢筋条一端与第四钢筋条交叉固定,第六钢筋条与第七钢筋条交叉固定,第九钢筋条与第十钢筋条交叉固定,使得第一钢筋条至第十二钢筋条其中的2/3能够相互交叉,使得基体相邻的面之间都具有相关联,从而在内部起到相互支持连接,保证内部的承载能力的提高,再通过支撑件设置在加固体和机体连接处,能够保证在支撑的时候,支撑件在连接处能够达到一个良好的阻隔,并且在内部起到了良好的强度加强和内部支撑,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件包括呈扇形状的架体,所述架体包括第一弧形杆、与第一弧形杆一端连接的第一边杆、与第一弧形杆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边杆和与第一弧形杆相对的固定杆,固定杆分别与第一边杆和第二边杆连接,所述第一边杆内设有第二弧形杆,第二边杆内设有第三弧形杆,第二弧形杆和第三弧形杆相互抵触,固定杆呈半圆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弧形杆进行大面积吸力,然后通过第一边杆和第二边杆进行力的导引,然后通过第二弧形杆进行传送至基体和加固体内,进行分散力,在通过内部第三弧形杆和第四弧形杆进行内部弧形支撑,提高承载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06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