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端头支撑点的起落便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9634.5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67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孙丰宝;秦四贞;于秀干;毕研美;王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6 | 分类号: | E01D21/06;B66F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高强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轨 起落 摆头装置 便梁 支撑点 端头 千斤顶 工字形导轨 安全性能 支撑 移动 | ||
一种基于端头支撑点的起落便梁装置,包含有用于作为线路主体的导轨、设置在导轨上并且具有高于导轨的上端端面部的支撑部的摆头装置,通过摆头装置,在导轨上形成与千斤顶的连接支撑点,由千斤顶对摆头装置的支撑部进行推力移动,带动导轨进行起落,不再使用一般的工字形导轨,因此提高了起落便梁的安装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落便梁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端头支撑点的起落便梁装置。
背景技术
起落便梁装置作为一种重要的线路加固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物施工中大型部件的转运,因此起落便梁装置是一种重要的施工部件,在现有的起落便梁装置中,还都是使用一般的工字形导轨,其安装方法以横移、纵移进行调整,无论是横移或纵移都需要对便梁进行顶推、起落,便梁起落多采用千斤顶作为动力的方式,其千斤顶顶头大多采用直接安放在便梁端头的方式,这些起落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受力点较小,受力不容易把控,造成施工进度慢;二是受力点在下部,容易造成便梁倾覆、人员受伤,影响了起落便梁的安装安全性能。
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端头支撑点的起落便梁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端头支撑点的起落便梁装置,因此提高了起落便梁的安装安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作为线路主体的导轨、设置在导轨上并且具有高于导轨的上端端面部的支撑部的摆头装置。
由于设计了导轨和摆头装置,通过摆头装置,在导轨上形成与千斤顶的连接支撑点,由千斤顶对摆头装置的支撑部进行推力移动,带动导轨进行起落,不再使用一般的工字形导轨,因此提高了起落便梁的安装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增加外连接支撑推力端部的方式把用于主体的导轨和具有支撑推力端部的摆头装置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增加端头外摆支撑推力端部的方式把摆头装置与导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摆头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横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并且横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设置为呈U字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安装板并且摆头装置设置为起落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分别设置在横板的下端端面部并且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设置为沿横板的横向中心线间隔分布,在左支撑板与横板之间、右支撑板与横板之间分别设置有卡扣槽并且导轨的端头分别设置在左支撑板与横板之间的卡扣槽、右支撑板与横板之间的卡扣槽中。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导轨设置为工字形轨状体并且在导轨的端头设置为销轴孔,设置为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连接的销轴设置在导轨的销轴孔中并且导轨的端头设置为卡接在横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横板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横板设置在导轨的上端端面。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分别设置为条状体并且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条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缺口部,在条部的下端端头设置有通孔部并且设置为与导轨的连接的销轴设置在通孔部中,导轨的端头设置在缺口部中并且缺口部设置为L字形台阶面,条部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通孔部设置为圆形孔,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分别设置在导轨的侧面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导轨与横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设置为按照U字形举升框架的方式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 在起落板的端头上分别设置有安装板并且导轨设置为与起落板卡接式联接,安装板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导轨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96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现浇箱梁用养护装置
- 下一篇:前支撑结构和桥梁转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