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美耐皿双耳碗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7672.7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9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潘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永锋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2 | 分类号: | B29C33/02 |
代理公司: | 东莞众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71 | 代理人: | 何恒韬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模仁 成型腔 下模仁 把手 美耐皿 上板 双耳 下板 本实用新型 上加热板 下加热板 固定柱 造型 凸起 模具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美耐皿双耳碗模具,包括上加热板、上板、上模仁、下模仁、下板、下加热板、把手造型块和固定柱,所述下板的一侧与下模仁相连接,所述下板的另一侧与下加热板相连接,所述下模仁设有凸起,所述上板的一侧与上模仁相连接,所述上板的另一侧与上加热板相连接,所述把手造型块设有把手成型腔,所述把手造型块通过固定柱安装在上模仁上,所述上模仁设有凹槽,当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连接时,凸起和凹槽之间留有碗成型腔,所述碗成型腔和把手成型腔相连接。由此,本实用新型适工业生产,能用于加工美耐皿双耳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美耐皿双耳碗模具。
背景技术
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饮食器皿,其主要用于盛装食物,美耐皿材料,又称仿瓷、密胺、塑瓷、科学瓷等,其主要成分是密胺粉,由于美耐皿材料在成型后具有外观美观,表面硬度好,耐摩擦,摔不破等优点,因此常用于制作碗。
而双耳碗是碗的一种,但是由于其两侧存在“耳朵”,即把手,导致双耳碗的形状较一般的碗形状复杂,难以通过常见的模具进行成型,目前市面上缺乏能用于工业生产的美耐皿双耳碗的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工业生产的,能加工出美耐皿双耳碗的模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美耐皿双耳碗模具,包括上加热板、上板、上模仁、下模仁、下板、下加热板、把手造型块和固定柱,所述下板的一侧与下模仁相连接,所述下板的另一侧与下加热板相连接,所述下模仁设有凸起,所述上板的一侧与上模仁相连接,所述上板的另一侧与上加热板相连接,所述把手造型块设有把手成型腔,所述把手造型块通过固定柱安装在上模仁上,所述上模仁设有凹槽,当所述上模仁和下模仁连接时,凸起和凹槽之间留有碗成型腔,所述碗成型腔和把手成型腔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模仁的凹槽和下模仁的凸起中所形成的碗成型腔能便于碗体的成型,而把手造型块的设置能便于把手,即碗耳的成型,且其与碗成型腔的相连,使得成型后的碗耳能与碗体形成一体以使得最终能获得双耳碗,而固定柱的设置则能便于把手造型块在上模仁上的拆卸和安装,方便把手造型块的使用,上板和下板能便于动力机构,以实现上模仁和下模仁的可靠分离和连接,保证美耐皿双耳碗的成型精度,同时,通过设置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来在美耐皿双耳碗的成型时进行加热,以便于实现美耐皿材料的固化,提高成型效率。由此,本实用新型适工业生产,能用于加工美耐皿双耳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造型块为两块,两块所述把手造型块对称设置。由此,成型后碗的两个把手能对称位于碗的两侧,提高碗的协调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环形的凹陷。由此,凹陷能对应成型出美耐皿双耳碗的碗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仁内设有把手安装槽,所述把手安装槽与把手造型块相匹配。由此,把手安装槽能便于把手造型块的安装,提高其安装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仁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把手安装槽相连通。固定孔的设置能便于固定柱的安装,以便于固定柱能将把手造型块固定于把手安装槽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上均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设置能便于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与其他机构的安装和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内均设有可加热到220℃的电热丝。电热丝设置简单,且其温度能符合美耐皿原料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仁设有与下模仁相匹配的连接槽。连接槽的设置能便于上模仁和下模仁的连接,提高其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美耐皿双耳碗模具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美耐皿双耳碗模具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永锋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永锋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76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