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机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4841.1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1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木崎勉;张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辰(天津)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晖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梅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室 有机废气 燃烧柱 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第二管道 第一管道 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 燃烧 连通 废气净化装置 保温材料 燃点 中空结构 热损耗 中空 排出 包围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属于废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该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管道、燃烧室及第二管道;第一管道与燃烧室连通,第一管道用于作为有机废气进入燃烧室的通道,燃烧室用于燃烧有机废气;燃烧室包括外壳、加热装置及燃烧柱,外壳用于包围燃烧柱,外壳的材质为保温材料;加热装置设置在燃烧柱上,加热装置用于使有机废气达到燃点并燃烧;燃烧柱为中空结构,中空燃烧柱与第二管道连通,第二管道用于作为排出燃烧后的有机废气的通道。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处理有机废气,改善了现有技术温度低、热损耗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人类生产活动及生活中有机废气随处可见,未经处理的有机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不仅严重污染环境也会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而对有机废气进行净化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主要有活性炭过滤法、光氧催化加过滤法及燃烧法三种。但活性炭过滤法不仅过滤效率低而且易产生固体废弃物,综合运营成本也较高,整体处理效果并不理想。而光氧催化加过滤法处理机废气的效果不稳定且易产生臭氧和固体废弃物,易造成二次污染,处理效果也不理想。燃烧法可以使有机废气通过高温氧化转化成二氧化碳、水等无害物质,因此燃烧法较前两种方法处理有机废气的效果比较理想。
而现有的一种燃烧有机废气装置是采用耐火砖和水泥作为燃烧室的腔体,在腔体上绕有电阻丝,利用电阻丝加热天然气进而燃烧腔体内有机废气,但是现有的燃烧有机废气装置热损耗大,热效率较低,能够达到的有效温度也较低,不能高效利用能源。而且还要对燃气燃烧后废气进行二次处理,增加了运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温度低、热损耗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管道、燃烧室及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燃烧室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用于作为有机废气进入所述燃烧室的通道,所述燃烧室用于燃烧有机废气;
所述燃烧室包括外壳、加热装置及燃烧柱,所述外壳用于包围所述燃烧柱,所述外壳的材质为保温材料;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燃烧柱上,所述加热装置用于使有机废气达到燃点并燃烧;
所述燃烧柱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燃烧柱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用于作为排出燃烧后的有机废气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侧壁及顶盖;
所述外壳的侧壁上方设置有开口,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侧壁的上方开口处,用于将所述开口密封;
所述燃烧柱设置在所述顶盖上,且所述顶盖与所述燃烧柱的中空部对应的位置为开孔,所述开孔用以与所述燃烧柱的中空部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内嵌在所述燃烧柱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阻带,所述电阻带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往复蜿蜒设置,并布满所述外壳的侧壁。
进一步的,包括余热处理装置,所述余热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余热处理装置用于吸收所述第二管道内的燃烧后的有机废气。
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处理装置为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的换热介质为水,所述热交换器内的水输往外部热水管路。
进一步的,包括吸风结构,所述吸风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入口端,所述吸风结构用于将所述有机废气吸入所述第一管道中。
进一步的,包括引风结构,所述引风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引风结构用于将所述燃烧柱内燃烧后的有机废气引入第二管道中。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底部为漏斗形结构,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用于为清除所述燃烧柱内的固体杂质提供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辰(天津)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锦辰(天津)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48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