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间出极耳的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4314.0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2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许朝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三和朝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2/26;H01M4/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箔区 负极耳 负极片 负极区 正极耳 正极片 正极区 正极 负极 高容量 隔离膜 锂离子动力电池 本实用新型 极耳 铆接 电池电阻 电池卷芯 动力电池 放电性能 整体能量 不接触 高效率 夹持 卷绕 卷芯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间出极耳的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正极耳、负极耳以及隔离膜,正极片上设有第一正极区、正极空箔区以及第二正极区,正极空箔区设置在第一正极区与第二正极区之间,负极片上设有第一负极区、负极空箔区以及第二负极区,负极空箔区设置在第一负极区与第二负极区之间,正极耳铆接在正极空箔区,负极耳铆接在负极空箔区,隔离膜夹持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离膜卷绕形成电池卷芯,正极耳以及负极耳均从卷芯的中间位置引出,且正极耳与负极耳不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可以提高电池的整体能量密度,提升放电性能,降低电池电阻,实现更高容量、更高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间出极耳的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通常锂离子电池是由电池盒、电池组、过渡板、保护板,充放电插口组合而成。锂离子电池一般制成圆柱形和方形,均由正负极片,隔膜,电解液,外壳等组成,极片有活性物质、导电剂、添加剂及集流体等组成,集流体一般为三维金属网或二维金属网,冲孔金属带,正负极片通过与极耳点焊连接到外壳正负极端上。常用的极耳引出方式是从极片的端部引出,这样在卷绕成型后电池的能量密度会受到极耳引出端空箔的影响,从而导致能量密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量密度高的中间出极耳的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中间出极耳的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正极耳、负极耳以及隔离膜,所述正极片上设有第一正极区、正极空箔区以及第二正极区,所述正极空箔区设置在第一正极区与第二正极区之间,所述负极片上设有第一负极区、负极空箔区以及第二负极区,所述负极空箔区设置在第一负极区与第二负极区之间,所述正极耳铆接在正极空箔区,所述负极耳铆接在负极空箔区,所述隔离膜夹持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离膜卷绕形成电池卷芯,所述正极耳以及负极耳均从卷芯的中间位置引出,且所述正极耳与负极耳不接触。
其中,所述正极片的长度与负极片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正极区的长度与第一负极区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二正极区的长度与第二负极区的长度也不同。
其中,该电池还包括正极极耳胶以及负极极耳胶,所述正极极耳胶涂覆在正极片与正极耳的铆接连接处,所述负极片涂覆在负极片与负极耳的铆接连接处。
其中,所述正极极耳胶以及负极极耳胶均为绝缘的黑色极耳胶,黑色极耳胶带宽为5mm,弧形延伸肩宽为2mm,厚度为0.1mm。
其中,该电池还包括铝塑膜外壳,所述铝塑膜外壳围合形成容置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离膜的空腔,所述正极耳以及负极耳从铝塑膜外壳的一端伸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出极耳的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通过将正极片的正极空箔区设置在第一正极区与第二正极区之间,将负极空箔区设置在第一负极区与第二负极区之间,从而保证了正极耳和负极耳都可以从卷芯的中间伸出,同时控制正极空箔区与负极空箔区的位置,从而可以精确控制正极耳与负极耳之间的中心距。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可以提高电池的整体能量密度,提升放电性能,降低电池电阻,实现更高容量、更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间出极耳的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间出极耳的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片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间出极耳的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负极片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正极片 11、负极片
12、正极耳 13、负极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三和朝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三和朝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543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简单的锂离子电芯
- 下一篇:电池极片自动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