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离心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47992.4 | 申请日: | 2018-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7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丹;高晓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希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向庆宁;何碧珩 |
| 地址: | 223000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段 离心管 腔内 本实用新型 螺旋形通孔 细胞 管部 内壁 细胞沉淀 细胞吸附 可运动 内侧壁 上端面 下端面 管壁 连通 破裂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离心管,包括管部和底部,所述管部包括上管段和下管段,下管段的管壁内设有螺旋形通孔,上管段的内壁和下管段的上端面围成离心管的第一腔,下管段的下端面和底部的内壁围成离心管的第二腔,螺旋形通孔分别连通上管段和底部形成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的第一通道,下管段的内侧壁围成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的第二通道。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第一腔内的细胞沉淀快速的转移到第二腔内,并且通过第二腔内的细胞吸附涂层减少了可运动的细胞数量,减少了细胞之间的碰撞,有效的减少了细胞破裂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离心管。
背景技术
离心管在生物科学,特别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已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每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都要准备多种型式的离心机。离心技术主要用于各种生物样品的分离和制备,生物样品悬浮液盛放在离心管中在高速旋转下,由于巨大的离心力作用,使悬浮的微小颗粒(如细胞器、生物大分子的沉淀等) 以一定的速度沉降,从而与溶液得以分离。
离心管往往被用于细胞悬液中细胞的提取,细胞悬液倒入离心管中,离心管在离心机中经过一定时间的离心操作后,离心管中的液体变为位于离心管下部的细胞沉淀和位于离心管上部的上清液,在使用过程中,在离心机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引起细胞破裂,导致上清液被污染,在倒出离心管中的上清液时,会有一部分细胞沉淀随着上清液一起流出,不利于离心管中上清液与细胞沉淀的分离,对上清液的实验数据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离心管,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离心管,包括管部和底部,所述管部包括上管段和下管段,下管段的管壁内设有螺旋形通孔,上管段的内壁和下管段的上端面围成离心管的第一腔,下管段的下端面和底部的内壁围成离心管的第二腔,螺旋形通孔分别连通上管段和底部形成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的第一通道,下管段的内侧壁围成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的第二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螺旋形通孔的螺旋直径由上至下增大,由于处于离心管内直径越大的位置处,所受到的离心力越大,螺旋线的下部的直径大,受到的离心力越大,在下部的细胞沉淀液收到的离心力大,细胞沉淀会沿着螺旋形通孔向下运动,由于大气压,细胞沉淀会不断的由第一腔通过螺旋形通孔向第二腔运动。
第二通道的内径为上管段内径的三分之二到二分之一,第二通道比上管段细,第一腔内的液体在离心时,其下层弃液经由第二通道和螺旋形通孔进入到第二腔内,由于这样的结构设计,已经进入第二腔内的下层弃液不会再轻易回流至第一腔内,一方面提高离心效率,另一方面在离心后能够更长久地确保上清液和下层弃液处于分离状态,不会再次混合。
所述第二腔内壁设有细胞吸附涂层。当细胞从螺旋形通孔内流出时,细胞经过吸附涂层,被吸附在涂层上,在第二腔内可运动的细胞量减少,减小了在离心过程中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挤压的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下管段和下管段内的螺旋形通孔的设置可以将第一腔内的细胞沉淀快速的转移到第二腔内,并且通过第二腔内的细胞吸附涂层减少了可运动的细胞数量,减少了细胞之间的碰撞,有效的减少了细胞破裂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破视图。
附图标记:管部1,底部2,下管段3,通道4,螺旋形通孔5,第一腔6,第二腔7,上管段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希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希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79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