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电复合缆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41048.8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2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平;王凯;杜晓东;肖伟;吴启凡;张启龙;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22 | 分类号: | H01B11/22;H01B5/08;H01B7/17;H01B7/295;H01B7/285;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佟林松 |
地址: | 21523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复合缆 绞合体 线芯 本实用新型 电导体 芳纶层 光单元 软铜丝 外周 光纤 光纤紧套层 绝缘护套层 阻水纱填充 多重功能 二次敷设 敷设难度 内部间隙 内部芯层 人力物力 外护套层 敷设 阻水纱 穿管 机柜 电缆 光缆 室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护套层、芳纶层以及由线芯和阻水纱构成的内部芯层,线芯包括由两根电导体和两根光单元SZ绞合形成,阻水纱填充在绞合体的内部间隙以及线芯与芳纶层之间的间隙,电导体包括软铜丝绞合体和包裹在软铜丝绞合体外周的绝缘护套层,光单元包括光纤和包裹在光纤外周的光纤紧套层。本实用新型的光电复合缆,其结构尺寸较小可以满足室内、机柜、穿管等敷设难度较大的区域,一次敷设可实现多重功能,避免光缆与电缆的二次敷设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复合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电复合缆。
背景技术
光电复合缆是一种新型的接入方式,是有馈电线和紧套光纤复合而成的一种环保阻燃型复合缆,是在传统的电缆中复合置入光单元或信号单元,或者在传统的光缆中复合置入电单元,其同时具备电能输送及光纤通信的产品特性。
普通光电复合缆结构尺寸较大、弯曲性能较差等特性只能适用于室外架空或埋地敷设等,适用范围局限性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电复合缆。
一种光电复合缆,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护套层、芳纶层以及由线芯和阻水纱构成的内部芯层,线芯包括由两根电导体和两根光单元SZ绞合形成,阻水纱填充在绞合体的内部间隙以及线芯与芳纶层之间的间隙,电导体包括软铜丝绞合体和包裹在软铜丝绞合体外周的绝缘护套层,光单元包括光纤和包裹在光纤外周的光纤紧套层。
其中,两根电导体聚拢且外表面相互接触,在对向形成两处缝隙,两根光单元分别设置于两处缝隙中,每根光单元外表面的两端均分别与两根电导体外表面接触。
其中,芳纶层包括8根平拖的芳纶。
其中,电导体和光单元的截面均为圆形,电导体的外径大于光单元的外径,其范围为1.5-5.0mm。
其中,光纤型号:OM3多模光纤,光纤紧套层的颜色为白色和桔色。光纤紧套层采用环保阻燃型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
其中,软铜丝为纯度为99.99%的无氧镀锡软铜丝,绝缘护套层采用环保阻燃型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绝缘护套层的颜色为红色和蓝色,外护套层采用环保阻燃型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光电复合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紧套光纤作为光单元可使用通用型光连接器、减少施工费用及难度。
2、相对于光单元来说电单元外径相对较大,可使紧套光纤对立放置在电单元间隙,可以有效避免光单元受力信号衰减的问题。
3、护套时缆芯外平拖8根芳纶,起到加强件的目的,由于缆芯采用较小的成缆节距成缆且芳纶加强件在缆芯外平拖可使光电复合缆在受力时受力点在芳纶上,可有效避免光单元及电单元的受力,避免光单元的信号衰减以及电单元的受力拉细电阻减小的问题。大大提高光电复合缆的实用性及耐用性。
4、该光电复合缆结构尺寸较小可以满足室内、机柜、穿管等敷设难度较大的区域,一次敷设可实现多重功能避免光缆与电缆的二次敷设浪费人力物力,能同时满足电话、电能传输、及宽带互联网的使用等。并且材料均使用环保阻燃型材料对人身及财产的安全起到保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光电复合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10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