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分流降热式端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37619.0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1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冠琦;黄建芳;徐平安;林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簧 压线 插孔 端子结构 降热 鳞片 压环 电流通过 内壁接触 内部温升 分流 过电流 自燃 铆压 线缆 压入 | ||
本新型涉及端子结构,具体涉及到一种新型分流降热式端子结构,包括:压线端、O型弹簧、鳞片、转簧插孔,转簧和压环。O型弹簧设在压线端内侧;鳞片设在转簧插孔一端内侧;压线端一端压入转簧插孔;转簧设在转簧插孔内侧;压环铆压在转簧插孔一端上;其中O型弹簧把电流通过压线端直接传走;有益效果是:相对于已披露的技术方案,本新型在压线端内增加一个O型弹簧,由于O型弹簧四周都与压线端内壁接触,线缆上的电流可通过O型弹簧直接传走,以减轻转簧过电流的压力。从而降低端子内部温升,规避自燃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端子结构,特别是一种新型分流降热式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端子结构用于导通电流;在正常充电工作中,电流导通后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无法将热量快速分散排出,容易造成接触点温升过高,容易产生自燃。不符合设计要求,不可正常大量投入市场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分流降热式端子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分流降热式端子结构,包括:压线端、O型弹簧、鳞片、转簧插孔,转簧和压环。
其中O型弹簧设在压线端内侧;其中鳞片设在转簧插孔一端内侧;其中压线端一端压入转簧插孔;压线端与转簧插孔用对插连接方式;其中转簧设在转簧插孔内侧;其中压环铆压在转簧插孔一端上;其中转簧能过电流;其中O型弹簧把电流通过压线端直接传走;其中压线端一端压接线缆;其中转簧插孔插入标准对插插针;
进一步优化,O型弹簧四周与压线端内壁接触;
进一步优化,通电时,电流导通后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温度也随之上升;电流由O型弹簧通过压线端直接传走,减轻转簧过电流的压力,降低端子内部温升。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相对于已披露的技术方案,本新型新型分流降热式端子结构,其创新点在于,本设计在压线端内增加一个O型弹簧,由于O型弹簧四周都与压线端内壁接触,线缆上的电流可通过O型弹簧直接传走,以减轻转簧过电流的压力。从而降低端子内部温升,规避自燃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新型分流降热式端子结构结构图。
图2是一种新型分流降热式端子结构整体图。
图3是一种新型分流降热式端子结构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图2和图3,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一种新型分流降热式端子结构,包括:压线端1、O型弹簧2、鳞片3、转簧插孔4,转簧5和压环6。其中O型弹簧2设在压线端1内侧;其中鳞片3设在转簧插孔4一端内侧;其中压线端1一端压入转簧插孔4;压线端1与转簧插孔4用对插连接方式;其中转簧5设在转簧插孔4内侧;其中压环6铆压在转簧插孔4一端上;其中转簧5能过电流;其中O型弹簧2把电流通过压线端直接传走。O型弹簧2四周与压线端1内壁接触;通电时,电流导通后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温度也随之上升;电流由O型弹簧2通过压线端直接传走,减轻转簧5过电流的压力,降低端子内部温升。
如附图3所示,一种新型分流降热式端子结构的实施:通电时,线缆A端流向线缆B端时,中间由一个端子进行衔接导通,电流导通后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温度也随之上升。此时需通过转簧5向外分散内部电流,但由于接触面较小,远远达不到温升要求。久而久之温升过高容易产生自燃等安全隐患。本设计在压线端1内增加一个O型弹簧2,由于O型弹簧2四周都与压线端1内壁接触,线缆上的电流可通过O型弹簧2通过压线端1直接传走,以减轻转簧5过电流的压力。从而降低端子内部温升,规避自燃风险。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376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SB接口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板对板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