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性漆喷淋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34647.7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3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霞;庄晓伟;潘炘;张文福;徐漫平;王进;蒋应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5B13/02 | 分类号: | B05B13/02;B05B1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淋管 输送辊 水性漆 收集槽 输送带 循环部 喷淋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 沉淀容器 板材外观 过滤效果 缓存容器 家具制造 循环利用 出口端 喷淋孔 入口端 输出管 输入管 输送泵 喷淋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漆喷淋循环装置,其包括输送部以及循环部,输送部包括输送带、输送辊以及机架,输送带设置在输送辊的前方,输送带以及输送辊均安装在机架上,循环部包括喷淋管以及收集槽,喷淋管设置有喷淋孔,喷淋管、收集槽均安装在机架上,喷淋管设置在输送辊的上方,收集槽设置在输送辊的下方,喷淋管的入口端为喷淋输入管,收集槽的出口端为收集输出管,循环部还包括沉淀容器、缓存容器以及输送泵。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水性漆循环利用,从而可以减少浪费;可以使水性漆均匀地涂在板材上;可以提高过滤效果,使水性漆内的杂质留在沉淀容器内,防止板材外观不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漆喷淋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竹木板、地板、家具等板材表面涂饰基本以溶剂型涂料为主,溶剂在涂料的固化过程释放大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使用过程中仍有持续性释放,是室内空气中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VOCs是导致城市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前体物,部分VOCs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可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减少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2017年,省环保厅组织制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3部分:家具制造业》并于2017年9月开始实施,淘汰从事有机溶剂型涂料生产、沥青类防水材料生产、人造板生产,以及使用有机溶剂型涂料的家具制造、木制品加工等行业中的小散违法企业及落后工艺。全面推广“油改水”政策。水性漆配方、涂装工艺、生产线改造等研究成为当前竹木制品行业的重点和热点。
目前,传统的做法是,从板材上滴下的水性漆都是直接废弃,造成水性漆的损耗较高,比较浪费。
另外,传统的喷淋筒整体呈圆柱形,喷淋筒沿喷淋筒的轴心方向设置有若干贯穿的喷淋孔,喷淋筒的入口端设置在喷淋筒的中心;水性漆从喷淋筒的入口端进入喷淋筒后从喷淋筒喷出(依靠水性漆的压力喷出),对板材进行喷淋。由于喷淋筒的入口端设置在喷淋筒的中心,水性漆从水性漆从喷淋筒的入口端进入喷淋筒后向喷淋筒的两端流动,导致喷淋筒的两端的水性漆的压力、流量较小、对板材进行喷淋的均匀性较差(即板材两侧的喷淋量较少,板材中部的喷淋量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漆喷淋循环装置,可以使水性漆循环利用,从而可以减少浪费。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性漆喷淋循环装置,其包括输送部以及循环部,输送部包括输送带、输送辊以及机架,输送带设置在输送辊的前方,输送带以及输送辊均安装在机架上,循环部包括喷淋管以及收集槽,喷淋管设置有喷淋孔,喷淋管、收集槽均安装在机架上,喷淋管设置在输送辊的上方,收集槽设置在输送辊的下方,喷淋管的入口端为喷淋输入管,收集槽的出口端为收集输出管,循环部还包括沉淀容器、缓存容器以及输送泵,沉淀容器顶端开口且设置在收集输出管的下方,沉淀容器的顶端向外延伸地设置有沉淀排出口,缓存容器顶端开口且设置在沉淀排出口的下方,缓存容器与喷淋输入管通过输送泵联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压辊,压辊通过弹簧减震器铰接在机架上,且压辊设置在喷淋管的前方。
从喷淋管喷出的水性漆喷在压辊的后侧、经过压辊逆时针旋转后带到板材上后,经过压辊挤压板材、可以使水性漆均匀地涂在板材上。
优选地,喷淋管的断面整体呈梯形,且喷淋管的顶端设置有大气联通口。
喷淋管内的水性漆依靠水性漆的重力从喷淋孔内喷出,可以使从喷淋孔喷出的水性漆较均匀。
进一步地,沉淀排出口与沉淀容器的联通口覆盖有过滤网。
可以提高过滤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使水性漆循环利用,从而可以减少浪费;2、可以使水性漆均匀地涂在板材上;3、可以提高过滤效果,使水性漆内的杂质留在沉淀容器内,防止板材外观不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346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挖掘机用喷石灰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铝管上的特氟龙涂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