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油废水净化装置以及含油废水应急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32204.4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7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代群威;邓远明;党政;王岩;董净;唐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林合;李蕊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废水 破乳 反应装置 净化装置 连通 沉降分离罐 反应区 絮凝反应装置 应急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 深度净化 吸附装置 反应罐 清液区 浊液 絮凝剂投放器 净水装置 排放标准 絮凝反应 依次连通 占用空间 破乳剂 投放器 絮凝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油废水净化装置以及含油废水应急处理装置,属于净水装置技术领域。含油废水净化装置,包括:反应装置、吸附装置和沉降分离罐;反应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破乳反应装置和絮凝反应装置;破乳反应装置的破乳剂投放器与破乳反应罐连接;絮凝反应装置的絮凝反应罐包括依次连通的反应区、浊液区以及清液区;絮凝剂投放器与反应区连接,反应区分别与破乳反应罐和沉降分离罐连通,浊液区与沉降分离罐连通,清液区与吸附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含油废水净化装置具有工艺简单、占用空间小等特点,能够快速对含油废水进行破乳—絮凝—深度净化流程,使含油废水快速被深度净化,达到排放标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油废水净化装置以及含油废水应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工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都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很多工厂和企业产生的含油废水具有含油废水量小,含油浓度为中低浓度,并且含油废水的排放源较为分散等特点,这些含油废水需要快速进行净化处理并排放到外界。
现有含油废水处理方法,如厌氧微生物处理方法、气浮法等,具有处理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工艺复杂等特点,不能够快速对量小并且排放源比较分散的含油废水快速净化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废水净化装置以及含油废水应急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含油废水不能快速对量小并且排放源比较分散的含油废水快速净化处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油废水净化装置,包括:反应装置、吸附装置和沉降分离罐;反应装置包括破乳反应装置和絮凝反应装置,破乳反应装置的出料口与絮凝反应装置的入料口连接;破乳反应装置包括破乳反应罐以及与破乳反应罐连接的破乳剂投放器;絮凝反应装置包括絮凝反应罐以及絮凝剂投放器;絮凝反应罐包括依次连通的反应区、浊液区以及清液区,絮凝剂投放器与反应区连接,反应区的顶部分别与破乳反应罐的底部和沉降分离罐的中部连通,浊液区与沉降分离罐连通,清液区与吸附装置连通。
外界的含油废水输送到破乳反应罐的同时,从破乳剂投放器向破乳反应罐中添加破乳剂,含油废水在破乳反应罐中完成破乳过程。完成破乳过程的废水输送到絮凝反应罐的反应区中,同时向反应区投放絮凝剂,含油废水在反应区中完成絮凝过程。完成絮凝过程的浑浊液进入浊液区,絮凝沉淀物在浊液区下沉,清液进入到清液区。清液输送到吸附装置中,通过吸附装置中的吸附剂将清液中的残留油类或溶于水的有害物质等进行吸附,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从而可以排放到外界。絮凝沉淀物和部分废水会输送到沉降分离罐中,絮凝沉淀物在沉降分离罐中静置沉降,絮凝沉淀物从沉降分离罐的底部输送到外界,上层清液输送到反应区中。本实用新型的含油废水净化装置具有工艺简单、占用空间小等特点,能够对含油废水进行破乳—絮凝—深度净化流程,使含油废水快速被深度净化,达到排放标准。
进一步地,上述破乳反应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破乳反应罐内部的破乳搅拌器。
破乳搅拌器能够加快含油废水中的油类与破乳剂的反应,加快破乳过程。
进一步地,上述破乳反应罐的入料管道设有过滤网。
过滤网能够过滤含油废水中的固体残渣等,阻止固体残渣进入净化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絮凝反应装置还包括隔板以及整流板;隔板设于絮凝反应罐的内部并且将絮凝反应罐分为反应区、浊液区以及清液区,整流板设置于浊液区和清液区的连通处。
在絮凝反应罐通过隔板隔离成反应区、浊液区以及清液区,可以减少絮凝反应罐的数量,设置一个絮凝反应罐即可满足要求,减小净化装置的体积,方便净化装置的快速移动。整流板可以阻止大部分絮凝沉淀物进入到清流区中,使大部分絮凝沉淀物置于浊液区中。
进一步地,上述絮凝反应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反应区内的絮凝搅拌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322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