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30119.4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8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董宏标;张家松;刘青松;李华;段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C02F9/1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絮团 异位处理 排出端 过滤系统 水沉淀 连通 循环水养殖系统 曝气系统 水沉淀池 提水装置 排污口 养殖池 气浮 本实用新型 排污系统 养殖生物 养殖系统 有效调控 出水管 提水 移除 污染物 水质 净化 生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底部设有排污口的养殖池、气浮提水装置、水沉淀过滤系统、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系统、水沉淀池曝气系统及排污系统,气浮提水装置包括提水出水管且其设置在排污口的上方,另一端分别形成第一排出端和第二排出端,第一排出端连通至水沉淀过滤系统,第二排出端连通至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系统,水沉淀过滤系统、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系统之间、水沉淀池曝气系统及养殖池依次通过管道实现连通。该系统内的生物絮团不会影响到养殖生物的生长,且可方便的实现系统内污染物的移除,降低絮团净化压力,有效调控养殖系统水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絮团净化水体大多采用原位处理方式,絮团与养殖生物共存于同一个养殖环境中,这样可以实现水体原位清洁,部分絮团也可以作为饵料补充。
但是生物絮团原位处理的方式存在一定不足:1.由于维持和发挥生物絮团净化功能关键之一是确保絮团和池底残饵、粪便等颗粒物质不沉积,这就需要营造一定的流速,进而导致在该条件下某些养殖生物不适应,逆水运动消耗大量能量,影响生长和饵料系数;2.由于生物絮团系统以微生物为主,而大量的微生物与养殖生物存在溶氧竞争,使得养殖系统能耗增加;3.由于生物絮团与养殖生物共存于养殖系统,无法形成厌氧环境,因此不利厌氧反硝化进行,造成水体中亚硝酸盐去除效率不高和硝酸盐累积,进而影响养殖生物生长与存活;4.在高密度养殖中后期,投喂量激增,养殖系统中大量的残饵粪便若单纯依靠生物絮团来降解,对其絮团量要求较高,而过高的悬浮颗粒易造成对虾鳃部疾病,影响养殖效果。此外,生物絮团的净化能力有限,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有必要移除部分污染物,降低絮团净化压力,而生物絮团原位处理系统难以做到污染物集中移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利于养殖生物生长的且方便移除高密度养殖池内污染物的基于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底部设有排污口的养殖池、气浮提水装置、水沉淀过滤系统、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系统、水沉淀池曝气系统及排污系统,所述气浮提水装置包括提水出水管,所述提水出水管的一端设置在排污口的上方,另一端分别形成第一排出端和第二排出端,所述提水出水管上设有可控制第一排出端和第二排出端通断的控制阀门,所述第一排出端连通至水沉淀过滤系统,所述第二排出端连通至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系统,所述水沉淀过滤系统与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系统之间、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系统与水沉淀池曝气系统之间以及水沉淀池曝气系统与养殖池之间均通过管道实现连通,所述养殖池、水沉淀过滤系统、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系统及水沉淀池曝气系统均通过排污管与排污系统实现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水沉淀过滤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沉淀桶和过滤池,所述第一排出端与第一沉淀桶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沉淀桶为具有锥形底部的圆桶,所述圆桶内固定设有呈竖向放置的沉淀管,所述沉淀管的顶部与第一排出端相连通,所述沉淀管的底部设有开口朝向锥形底部的喇叭口,所述排污管在锥形底部的最低处与排污系统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底部固定设有位于喇叭口下方的且开口朝下的锥形挡流罩。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池为方形圆角过滤池,其池体内设有悬挂的弹性填料以及使水流呈“U”形流动的第一挡水板。
进一步地,所述气浮提水装置还包括底部与排污口相连通的阻隔环,所述阻隔环的环壁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阻隔环的顶部连接有呈喇叭状的集气环,所述集气环的内部设有曝气环,所述集气环的顶部与提水出水管的端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絮团异位处理系统包括内部放置有生物絮团和悬浮填料的方形圆角池,所述方形圆角池内设有若干使水呈“S”形回流的第二挡水板,在所述第二挡水板形成的“S”形水流通道上设有若干推水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301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渔业养殖用虾池排污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产养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