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干熄焦本体的支撑结构和一种干熄焦本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29195.3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9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杨杰;张云;史学峰;毛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华泰环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姜春咸 |
地址: | 114000 辽宁省鞍山***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结构 干熄焦 外围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 中间支撑架 传输机构 安装区 加强杆 容纳腔 间隔设置 支撑区 减小 炉体 支撑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干熄焦本体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外围支撑架和设置在两个外围支撑架之间的中间支撑架,中间支撑架将支撑结构划分为炉体容纳腔和传输机构容纳腔,外围支撑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的空间沿第一支柱的长度方向被划分为支撑区和安装区,安装区用于设置传输机构,支撑区内设置有多个连接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第一加强杆,安装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第二加强杆。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干熄焦本体,支撑结构刚度显著提高,减小了材料的投入,从而降低了投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熄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干熄焦本体的支撑结构以及一种包括该支撑结构的干熄焦本体。
背景技术
随着焦炭需求量的增加,干熄焦处理能力的提升,干熄焦本体结构高度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加之干熄焦的日趋普及,一些地区的设计条件相对恶劣,如风荷载大(有些甚至是台风地区),地震烈度大(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上地区),现有的干熄焦本体结构不可避免的具有以下问题:
1)随着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高度的增加,如果单凭增加构件截面来满足变形和强度要求,势必引起钢材量的激增,从而增加投资成本。
2)对于一些风荷载较大或者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由于干熄焦本体结构的高度值较大(通常为50m高左右),为了满足变形要求而增加支撑柱和支撑件的截面,来实现增大所述干熄焦本体结构刚度、减小侧移的目的。但是,实际工艺过程中发现,上述方法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应用于干熄焦本体的新型结构以增大干熄焦本体结构的刚度并且降低设备成本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干熄焦本体的支撑结构和一种干熄焦本体。所述支撑结构可以有效增大所述干熄焦本体的结构刚度、减小了钢材的使用量,降低了投资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干熄焦本体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外围支撑架和设置在两个所述外围支撑架之间的中间支撑架,所述中间支撑架将所述支撑结构划分为炉体容纳腔和传输机构容纳腔,所述外围支撑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之间的空间沿所述第一支柱的长度方向被划分为支撑区和安装区,所述安装区用于设置传输机构,所述支撑区内设置有多个连接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的第一加强杆,其中,所述安装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的第二加强杆。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杆包括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柱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柱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柱的长度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杆还包括第一斜梁,所述安装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斜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柱的所述第一斜梁,和/或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支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支柱的所述第一斜梁。
优选地,两个所述外围支撑架分别为第一外围支撑架和第二外围支撑架,所述第一外围支撑架与所述第二外围支撑架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外围支撑架位于所述传输机构容纳腔一侧,所述第二外围支撑架位于所述炉体容纳腔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外围支撑架的所述支撑区包括第一支撑区和沿所述第二外围支撑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区,所述第一支撑区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区的间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华泰环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鞍山华泰环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91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