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模恒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25693.0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5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蔡世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亿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模板 下模板 注塑模 恒温结构 加热管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投影重合 整体模具 合模时 曲线状 热源 排布 腔型 热管 竖直 相等 加热 埋设 温差 施加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注塑模恒温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在竖直方向上投影重合,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内均埋设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呈曲线状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注塑模合模时,上模板和下模板内的加热管对上模板和下模板加热。两处热源从型腔型芯两侧向物料施加热能,使得上模板和下模板的温度趋于相等,上模板或下模板不易吸收掉另一块模板上的热能,令整体模具各个部位之间的温差更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恒温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是常见的用于生产塑料件的设备,注塑模在生产过程中,是采用液态的原料,注入型腔后,冷却成型,将零件取出,作为成品或半成品运至下一工序。
目前,公开号为CN2047733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折叠恒温板的注塑模具,它包括相互对置的上模和下模,上模的上方设有与上模连通且控制胶料保持恒温的恒温板,恒温板由两个可自由折叠的恒温板单元组成,两个恒温板单元通过折叠机构连接。
这种注塑模具的自身温度由恒温板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使得注塑模具在注塑过程中,尤其是在物料液体流动过程中,不易因为物料的冷凝而造成物流流动不均、零件形状存在缺陷。但恒温板的位置在上模的顶部,上模板自身具有一定厚度,故而在恒温板加热的过程中,热能会被上模板吸收掉部分,使得恒温板和型腔之间存在温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注塑模恒温结构,能够减少热源与被施热对象之间的温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注塑模恒温结构,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在竖直方向上投影重合,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内均埋设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呈曲线状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注塑模合模时,上模板和下模板内的加热管对上模板和下模板加热。两处热源从型腔型芯两侧向物料施加热能,使得上模板和下模板的温度趋于相等,上模板或下模板不易吸收掉另一块模板上的热能,令整体模具各个部位之间的温差更小。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热管在竖直方向上阵列排布,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内均埋设有至少两根加热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管数量越多,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热能越多。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热管包括引入段、加热段、引出段,所述引入段和引出段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加热段呈曲线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加热段设置为曲线型后,单位面积内的加热管更长,所产生的热能更多。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热段呈圆角矩形或环形设置,所述加热段的两端与引入段、引出段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直接设置直线型条状的加热管,圆角矩形或环形能够增长加热管的长度,使得加热管能够在单位时间内释放更多热能。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热管在同一水平面内设有至少两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加热管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称设置能够使得模具在受热过程中更加均匀,两侧温度趋于相等,减小局部温差。
进一步设置: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所述加热管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为两条相互平行的条状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加热管之间的间隙处所受的热能均从相互平行的条状处散出,不易造成局部温差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热管之间还设有散热辊,所述散热辊包括第一辊组、第二辊组,所述第一辊组的散热辊水平设置,所述第二辊组的散热辊竖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亿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亿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56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镜头材料专用模温机
- 下一篇:注塑机弹簧模的测试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