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树干径流收集及自动检测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20121104.1 申请日: 2018-01-24
公开(公告)号: CN208270784U 公开(公告)日: 2018-12-21
发明(设计)人: 李春茂;徐勤学;陈洪松;付智勇;蒋超华 申请(专利权)人: 桂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G01W1/14 分类号: G01W1/14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王敏锋
地址: 541010 广***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树干径流 硅胶条 翻斗式雨量计 自动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 排水管 涂抹 预制 缠绕 树干 测量 丙烯酸防水涂料 植物茎干组织 精度影响 透气绷带 有效减少 上端 承物台 出水口 钢丝网 集水桶 孔口 圆管 紧贴 截流 杂物 外围 便利 检测 研究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树干径流收集及自动检测装置,丙烯酸防水涂料涂抹在树干截流处,硅胶条在涂抹处紧贴树干,PVC防水卷材缠绕在硅胶条外围,钢丝网放在PVC防水卷材的上沿,透气绷带缠绕在硅胶条的下方,PVC圆管的上端与硅胶条的孔口相连,另一端通过90o PVC弯管与预制形状的PVC管相连,预制形状的PVC管的另一端与翻斗式雨量计通过90o PVC弯管相连,排水管与承物台相连,放在翻斗式雨量计的正下方,集水桶放在排水管出水口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结构和材料简单,安装快捷,对植物茎干组织破坏较小,有效减少了树干径流中杂物对测量精度影响的测量,为研究人员精确检测树干径流提供便利。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森林水文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树干径流的收集与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树干径流是指降水时由于林灌截流作用,降雨的一部分从林冠转向树干流向林地的雨量。树干径流能减少雨滴击溅侵蚀,同时携带淋洗树冠得到的养分直接进入林木根际区,使降水和养分集中在植物茎干附近,影响树干周围的土壤水分、养分含量的吸收及微生物的活动。尤其在荒漠干旱、半干旱地区,径流水对于补给植物根部所需的土壤水分、减缓干旱缺水对树木生长造成的影响、提高降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树干径流占总降水量的比例较小,在定量研究中单纯的用降雨量减去穿透雨量来估算截流雨量存在较大误差。因此,开展树干茎流收集及监测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意义。

目前树干径流测量装置多采取普通柔软性胶管,以部分纵向切开的一段胶管螺旋缠绕于经过树皮平滑修整的树干上,并用铁钉钉在树干上,使胶管紧贴树皮表面。此方法虽然较短时间内有良好的收集效果,但随着植物茎干组织的生长,胶管易老化,且与树皮贴合部位易发生局部开裂,另外铆钉对树皮也造成了损伤。另外一种树干径流承水装置比如不锈钢环状圆筒(CN206300694U)、方形版围成的圆筒(CN205785382U),虽然没有破坏植物表皮和植株茎干组织,但是在某些程度上还是没有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而且承水环部分不具有弹性,没有考虑树木组织的生长,不适用于幼树。承水环上的金属网虽然可以阻挡枯枝落叶、大型昆虫等,但树干径流淋洗树干仍会携带下部分残渣和沙粒,影响雨量计测量的精度。目前的树干茎流测定方法多为塑料桶承接法,在导流管出水口的下面放置一个固定容积的塑料桶,每次降雨后人工去测定桶内水量来计算树干茎流,该方法操作费时费力,误差较大。当雨量过大时容易溢出桶外,当雨量较小时测定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树干径流收集及自动检测装置,其具有特点是材料和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少了对植物茎干组织的破坏,也有效减少了树干径流中杂物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为研究人员精确检测树干径流提供便利。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树干径流收集及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丙烯酸防水涂料、钢丝网、硅胶条、PVC防水卷材、透气绷带、PVC圆管、90°PVC弯管、预制的PVC管、翻斗式雨量计、排水管、集水桶、承物台。其连接关系是:丙烯酸防水涂料涂抹在树干截流处,硅胶条在涂抹处紧贴树干,在硅胶条与树干结合有孔隙的地方填充密封胶。PVC防水卷材紧密缠绕在硅胶条外围,钢丝网放在PVC防水卷材的上沿,透气绷带紧密缠绕在硅胶条下方。PVC圆管的上端硅胶条的孔口连接并用密封胶密封,PVC圆管的另一端通过90°PVC弯管与预制形状的PVC管相连,预制的PVC管另一端通过90°PVC弯管与翻斗式雨量计相连,排水管放在承物台在翻斗式雨量计正下方预留的地方,集水桶放在排水管出水口的下方承接废水。

所述的硅胶条与树干和PVC防水卷材的缝隙用软石蜡或橡胶密封,缝隙处均密封胶密封,密封胶采用软石蜡或者橡胶。

所述的硅胶条围绕树干一周并粘合,其下端保持水平,上段切割成一定倾斜度,坡度在5-10°之间,并在较低处竖直打穿一个孔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11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