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斜坡轻型钢结构屋面铝板饰面吊顶系统的转换层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20773.7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8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莹;徐欣;连珍;王辉平;廖燕飞;朱瑛;兰敬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9/06 | 分类号: | E04B9/06;E04B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龙骨 主龙骨 吊杆 钢梁 次钢梁 转换层 屋面 抱箍 铝板 本实用新型 轻型钢结构 垂直布置 吊顶系统 方向垂直 饰面 斜坡 抱箍连接 铆钉 连接件 竖直 垂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坡轻型钢结构屋面铝板饰面吊顶系统的转换层,包括:吊杆、主龙骨、加固龙骨,吊杆垂直于屋面设置,吊杆选用L型钢,主龙骨、加固龙骨选用C型钢;吊杆和主龙骨在竖直方向垂直布置,主龙骨和加固龙骨在水平方向垂直布置,吊杆上安装有固定小钢梁和次钢梁的抱箍,在安装时,小钢梁和次钢梁垂直布置,因此固定小钢梁和次钢梁的抱箍的方向垂直布置。主龙骨与加固龙骨之间采用“L”型的连接件和铆钉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抱箍连接件等使固定位置准确,采用不同的抱箍满足不同的固定安装需求,采用加固龙骨用于加强转换层的稳定性和整体性,采用合适的主龙骨之间和加固龙骨之间的间距,更好地和屋面上是铝板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换层,具体涉及一种采用不同的抱箍满足不同的固定安装需求,采用加固龙骨用于加强转换层的稳定性和整体性,采用合适的主龙骨之间和加固龙骨之间的间距,更好地和屋面上是铝板连接的斜坡轻型钢结构屋面铝板饰面吊顶系统的转换层。
背景技术
随着绿色建筑、环保材料的概念在建筑设计中被追捧,吊顶材料的选用上,充分融合了多样性、特色性,吊顶的设计中力求反映新技术、新构造。装饰行业对于铝板的应用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铝板具有防火、轻质、装饰效果好等优势。同时针对斜坡轻型钢结构屋面,其结构复杂,吊顶固定不允许在斜坡轻型钢结构屋面上采用焊接与打孔,如何完成铝板的固定,且能保证其平整度;如何克服装饰面的下滑,都给施工带来了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不同的抱箍满足不同的固定安装需求,采用加固龙骨用于加强转换层的稳定性和整体性,采用合适的主龙骨之间和加固龙骨之间的间距,更好地和屋面上是铝板连接的斜坡轻型钢结构屋面铝板饰面吊顶系统的转换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斜坡轻型钢结构屋面铝板饰面吊顶系统的转换层,所述转换层包括:吊杆、主龙骨、加固龙骨,吊杆垂直于屋面设置,吊杆选用L型钢,主龙骨、加固龙骨选用C型钢;吊杆和主龙骨在竖直方向垂直布置,主龙骨和加固龙骨在水平方向垂直布置,吊杆和主龙骨固定在一起,主龙骨和加固龙骨固定在一起。
所述吊杆上安装有固定小钢梁和次钢梁的抱箍,在安装时,小钢梁和次钢梁垂直布置,因此固定小钢梁和次钢梁的抱箍的方向垂直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吊杆和主龙骨之间采用“U”型的抱箍连接,主龙骨和加固龙骨之间采用“L”型的连接件铆钉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相邻的两根加固龙骨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5-3.5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相邻的两根加固龙骨之间的间距为2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在安装时,吊杆靠在次钢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坡轻型钢结构屋面铝板饰面吊顶系统的转换层,采用抱箍连接件等使固定位置准确,采用不同的抱箍满足不同的固定安装需求,采用加固龙骨用于加强转换层的稳定性和整体性,采用合适的主龙骨之间和加固龙骨之间的间距,更好地和屋面上是铝板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换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用在整个斜坡轻型钢结构屋面铝板饰面吊顶系统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换层与小钢梁以及次钢梁配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主龙骨与加固龙骨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07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