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20211.2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3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政安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49 | 分类号: | E05F15/649;E05F15/73;E06B3/46;E06B3/70;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装置 挡条 卡入槽 生物识别装置 本实用新型 活动板 侧面 嵌入 开口 指纹识别装置 感应器感应 固定螺丝 启动电机 滑动 滑动卡 活动端 预留孔 滑轨 卡入 螺丝 内卡 撬锁 伸入 指纹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生物识别装置,包括识别门,所述识别门活动端靠近边缘的位置贯穿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滑动卡设有识别装置,所述识别门活动端的侧面嵌入设有卡入槽,所述卡入槽内卡设有挡条,且卡入槽内嵌入设有螺丝预留孔,本实用新型插入滑轨便于对识别装置进行固定,且方便识别装置的滑动插入,将识别装置安装好之后,从识别门的侧面卡入挡条,用固定螺丝对挡条进行固定,由于挡条从侧面插入,可以防止撬锁,当伸入手指,感应器感应后启动电机,打开活动板,此时识别指纹即可,通过活动板的设置,可以对指纹识别装置进行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生物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人类的生物特征通常具有唯一性、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遗传性或终身不变等特点,因此生物识别认证技术较传统认证技术存在较大的优势,生物识别系统对生物特征进行取样,提取其唯一的特征并且转化成数字代码,并进一步将这些代码组成特征模板。由于微处理器及各种电子元器件成本不断下降,精度逐渐提高,生物识别系统逐渐应用于商业上的授权控制如门禁、企业考勤管理系统安全认证等领域。用于生物识别的生物特征有手形、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脉搏、耳廓等,行为特征有签字、声音、按键力度等。基于这些特征,人们已经发展了手形识别、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发音识别、虹膜识别、签名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现有技术中的指纹识别门由于没有防护装置,指纹识别的地方容易沾上灰尘,且现有技术中指纹识别装置的安装结构比较复杂,为此我们提出生物识别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生物识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生物识别装置,包括识别门,所述识别门活动端靠近边缘的位置贯穿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滑动卡设有识别装置,所述识别门活动端的侧面嵌入设有卡入槽,所述卡入槽内卡设有挡条,且卡入槽内嵌入设有螺丝预留孔,所述挡条与卡入槽之间通过固定螺丝可拆卸连接,所述识别装置包括识别壳体,该识别壳体为圆筒状结构,且识别壳体嵌入固定在识别装置内,所述识别壳体正面的两侧固定设有两组遮挡滑轨,且识别壳体的两侧可转动连接有两根转轴,两根所述转轴的头部分别与两根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两根转杆的头部分别与活动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两侧滑动卡设在两组遮挡滑轨中。
优选的,所述卡入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平面,且卡入槽与识别门的长度相等,所述挡条与卡入槽大小形状保持一致。
优选的,两根所述转轴的轴线与识别壳体的轴线重合,所述转杆所处平面与识别门所处平面垂直。
优选的,所述开口的内壁固定设有插入滑轨,该插入滑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面,所述识别装置的侧面固定设有插入滑条,且插入滑条滑动卡设在插入滑轨中。
优选的,所述遮挡滑轨为为弧形的滑轨结构,且遮挡滑轨、活动板以及识别壳体三者的曲率保持一致,所述活动板为透明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插入滑轨便于对识别装置进行固定,且方便识别装置的滑动插入;
2、本实用新型将识别装置安装好之后,从识别门的侧面卡入挡条,用固定螺丝对挡条进行固定,由于挡条从侧面插入,可以防止撬锁;
3、本实用新型当伸入手指,感应器感应后启动电机,打开活动板,此时识别指纹即可,通过活动板的设置,可以对指纹识别装置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政安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政安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202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