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纳米气泡协同臭氧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17408.0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30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夏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新大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6 | 分类号: | B01D53/76;B01D53/74 |
代理公司: | 厦门仕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7 | 代理人: | 乐珠秀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纳米气泡 风管侧壁 注入口 臭氧废气处理 臭氧注入口 底部接口 顶部接口 下进风口 抽气口 负离子 协同 风口 顶出 臭氧产生系统 负离子产生 切向进风口 产生系统 抽气系统 第一壳体 反应装置 切向进风 上出风口 除雾层 回流口 旋流器 风管 | ||
一种微纳米气泡协同臭氧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切向进风旋流器,具有顶出风口、回流口和切向进风口;风管,具有底部接口、顶部接口、负离子注入口、微纳米气泡注入口、臭氧注入口和抽气口;所述底部接口连接所述顶出风口;微纳米气泡反应装置塔,具有下进风口、填料除雾层和上出风口;第一壳体,连接在所述顶部接口和所述下进风口之间;负离子产生系统,连接所述风管侧壁的所述负离子注入口;微纳米气泡产生系统,连接所述风管侧壁的所述微纳米气泡注入口;臭氧产生系统,连接所述风管侧壁的所述臭氧注入口;抽气系统,连接所述风管侧壁的所述抽气口。所述微纳米气泡协同臭氧废气处理装置能够提高处理效果,并且降低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泡协同臭氧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气一直是工业化以来的重要污染源,在诸多的工业生产领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业废气排放量,如炼油厂、橡胶厂、化工厂、制药厂等等,其造成的空气污染目前已经被广泛重视,如何对工业废气进行净化后排放成为研究热点。
工业废气中,有机废气的治理是治理难题之一。传统有机废气治理的情况,工艺复杂。如果采用成本低的工艺,相应的净化效率不高,处理效果不好;如果采用净化效率高的工艺,相应的运行成本高,前期投入成本也相对较高,不能很好的符合企业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微纳米气泡协同臭氧废气处理装置,以便能够更加高质高效地对废气进行处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纳米气泡协同臭氧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切向进风旋流器,具有顶出风口、回流口和切向进风口;风管,具有底部接口、顶部接口、负离子注入口、微纳米气泡注入口、臭氧注入口和抽气口;所述底部接口连接所述顶出风口;微纳米气泡反应装置塔,具有下进风口、填料除雾层和上出风口;第一壳体,连接在所述顶部接口和所述下进风口之间;负离子产生系统,连接所述风管侧壁的所述负离子注入口;微纳米气泡产生系统,连接所述风管侧壁的所述微纳米气泡注入口;臭氧产生系统,连接所述风管侧壁的所述臭氧注入口;抽气系统,连接所述风管侧壁的所述抽气口。
可选的,在所述风管侧壁上,所述微纳米气泡注入口的位置高于所述负离子注入口的位置。
可选的,在所述风管侧壁上,所述臭氧注入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微纳米气泡注入口的位置。
可选的,在所述风管侧壁上,所述抽气口的位置高于所述臭氧注入口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微纳米气泡注入口包括第一注入口和第二注入口;在所述风管侧壁上,所述第二注入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注入口的位置;所述微纳米气泡产生系统包括第一微纳米气泡产生装置和第二微纳米气泡产生装置;所述第一微纳米气泡产生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注入口,所述第二微纳米气泡产生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注入口。
可选的,所述臭氧产生系统为注入式臭氧发生器。
可选的,所述微纳米气泡协同臭氧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循环水泵、砂滤罐和循环水箱,所述回流口连接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砂滤罐的进水口,所述砂滤罐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循环水箱的进水口,所述循环水箱的出水口同时连接所述负离子产生系统的进水口和所述微纳米气泡产生系统的进水口。
可选的,所述风管包括并列的多个管道。
可选的,所述抽气口设置于所述管道的侧壁顶部,所述抽气系统为轴流风机。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水平壳段、第二水平壳段和直立壳段;所述第一水平壳段连接所述顶部接口;所述第二水平壳段连接所述下进风口;所述直立壳段连接所述第一水平壳段和所述第二水平壳段;所述第一壳体内具有倾斜设置的挡流板,所述挡流板上边缘位于所述直立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壳段之间,所述挡流板下边缘位于所述第二水平壳段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新大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新大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174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动式喷氨格栅
- 下一篇:固体医疗废物处理设备的臭气消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