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文物表面铅白返铅修复的复合电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12310.6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4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荣;胡道道;凡晓宇;郑丽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00 | 分类号: | C25B1/00;C25B11/03;C25B1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文物表面 导电基体 复合电极 铅白 本实用新型 二氧化铅层 铅修复 阴极 二氧化铅电极 设备技术领域 高活性物质 环氧树脂层 阳极 处理区域 电极顶端 复合结构 高效快速 间隔设置 文物修复 直流电源 绝缘管 平整度 上表面 下表面 小截面 笔状 涂覆 纸质 竹木 石材 陶瓷 复合 修复 侧面 文物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文物表面铅白返铅修复的复合电极装置,属于文物修复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在绝缘管的底端端部间隔设置若干导电基体,并在导电基体的下表面镀有二氧化铅层,同时,在导电基体和二氧化铅层形成的复合结构的上表面及内侧面涂覆有环氧树脂层,然后再与直流电源的阴极和阳极分别相连。利用二氧化铅电极产生高活性物质,可高效快速地修复文物表面铅白返铅。本装置采用小截面复合电极设计,结构呈笔状,阴阳极复合在电极顶端截面上,拓宽了适用范围,对处理区域平整度要求低,对文物厚度无要求,可广泛应用于纸质、竹木、织物、陶瓷、石材等文物表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文物修复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文物表面铅白返铅修复的复合电极装置。
背景技术
铅白的化学成分为碱式碳酸铅,作为文物中常见的白色颜料,在保存过程中会与空气中硫化氢、颜料周围含硫氨基酸(如明胶中的含硫氨基酸或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含硫氨基酸)、其他含硫成分如雌黄(三硫化二砷)作用转变成黑色的硫化铅。此现象称为返铅,返铅会使文物呈现出的外观由白转黑,严重背离文物本来的视觉效果,是文物保存中的一类病害。
现有的文物表面铅白返铅的修复清洗常见方法有:双氧水涂抹、白酒燃烧、碱水-淡茶水处理。
但是,以上处理方法均有不同的缺陷。双氧水涂抹由于其较强的氧化性及在处理过程中的扩散,会对处理处及其周边造成一定的损坏。白酒燃烧法不易控制,容易失火造成严重后果。碱水-淡茶水处理过程繁琐,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现有技术中还鲜有关于文物表面铅白返铅电化学修复的相关处理设备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文物表面铅白返铅修复的复合电极装置,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处理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文物表面铅白返铅修复的复合电极装置,包括绝缘管,在绝缘管内填充有导电凝胶,绝缘管底端设有含有通孔阵列的导电基体,导电基体下表面镀有二氧化铅层,在导电基体和二氧化铅层形成的复合结构的上表面及通孔内侧面涂覆有环氧树脂层;还包括与绝缘管相连的直流电源,直流电源通过阳极导线连接二氧化铅层,通过阴极导线连接导电凝胶,使用时,二氧化铅层下表面与待修复的文物表面直接接触。
优选地,采用直径与绝缘管内径相同的导电金属杆或导电金属片连接导电凝胶与阴极导线。
优选地,在绝缘管顶端设有端盖,阴极导线和阳极导线通过端盖伸入绝缘管中。
优选地,导电基体采用不锈钢板、石墨板或钛板制成。
优选地,导电基体的厚度为0.2~0.5mm。
优选地,导电基体所含的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直径为1~5mm。
更进一步优选地,导电基体中相邻通孔之间的间距为1~3mm。
优选地,绝缘管由环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或酚醛树脂制成。
优选地,绝缘管的横截面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六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123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炉管清洗机
- 下一篇:一种散热简易电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