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井作业油管起下自动排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6108.2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6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马为立;杨乃武;鞠波;肖淑明;李新平;李秀华;郑保华;赵方磊;郭胜;杨育升;张东波;郑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健 |
主分类号: | E21B19/15 | 分类号: | E21B19/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200 山东省东营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臂支架 悬梁 纵臂 悬臂梁 浮动 矩形体 丝杠升降机构 自动排放装置 行走机构 油井作业 主体架 齿轮 涡轮 油管 链条 上伺服电机 前后移动 前后运动 伺服电机 油管排放 左右运动 垂直的 扶正轮 两端部 同心的 直角架 纵向边 上端 扶正 上顶 同向 外周 对称 配合 | ||
一种油井作业油管起下自动排放装置,包括主体架、浮动悬梁、悬臂梁、纵臂支架、纵臂、纵臂支架行走机构、涡轮丝杠升降机构和油管排放机构,在主体架的两个直角架的两个纵向边的上端焊有同向的两根对称的悬臂梁,在悬臂梁外周套有一根浮动悬梁,在浮动悬梁通过自身所设的伺服电机的齿轮与悬臂梁的上面设的链条配合,通过扶正轮扶正,带动浮动悬梁前后移动;在两根浮动悬梁之间设有一个纵臂支架,在纵臂支架中心设有一根同心的矩形体纵臂,纵臂通过自身所设的链条与纵臂支架上伺服电机的齿轮相配合,带动矩形体纵臂左右运动;在矩形体纵臂的上顶面的两端部设有垂直的涡轮丝杠升降机构;在纵臂支架上面设有纵臂支架行走机构,带动纵臂支架前后运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的作业装备,具体是一种油井作业油管起下自动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井下小修作业是油田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保证油井正常产能,其主要工作内容是日常维护性作业,包括检泵、解卡、冲砂洗井、简易打捞等,这些作业都必须通过频繁起下油管来实现,4名以上工人要在作业机的大钩下不反复摘挂吊环,搬抬吊卡,搬抬油管,上卸油管丝扣,很多时候还要带喷作业,工作完毕后浑身是油,因此,井下小修作业起下油管的工作是最繁重、危险性最大的工序,工作强度大,环境恶劣,经常发生安全事故。据统计,小修作业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占油田安全事故的60%以上;且因常年搬抬吊卡及油管,很多作业工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腰肌劳损或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严重影响了工人的生活质量。
因为以上原因,也造成了一线作业工人招聘难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石油行业的一线小修作业工人平均年龄大部分都在40岁以上,远远大于行业平均年龄,但因是特殊工种,国家规定其工作年龄上限为47岁,因此,小修作业一线工人“用工荒”的问题也是目前所有石油企业面临的难题。
在传统小修作业中,起下及排放油管的工作都是人工配合小修作业机来完成,每个小修作业队正常情况下基本为4班3倒8小时工作制,或4班2倒12小时工作制。每班组人数最少为4~6人,每个小修作业队为18~32人。据统计,全国油田修井一线工人人数大约在20~40万人之间,如果加上其他后勤服务及管理人员,与修井作业相关的员工人数还要增加至少1倍以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井作业油管起下自动排放装置,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健,未经郑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61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杆盒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扶管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