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艾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0775.X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93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习静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习静东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N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李光松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丝网 艾灸装置 固定圆筒 艾灸 烟膜 上下开口 灰烬 本实用新型 充分燃烧 固定作用 可拆卸的 上端口盖 上端外套 一上一下 有效控制 通风孔 艾烟 夹持 漏出 套环 溢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艾灸装置,包括上下开口的固定圆筒和上下开口的调节圆筒,调节圆筒下部可拆卸的、可相对固定圆筒活动并可在活动后保持相对位置的套装在固定圆筒内,固定圆筒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孔;所述调节圆筒内一上一下的分别设置有上固定丝网和下固定丝网,上固定丝网和下固定丝网之间被两者以夹持方式固定有艾灸柱。调节圆筒的上端口盖有控烟膜,调节圆筒的上端外套设有用于固定控烟膜的套环。本艾灸装置对艾灸柱和其灰烬都有很好的固定作用,并能有效防止灰烬漏出。并且能使艾灸柱能整根充分燃烧,避免了浪费;还通过控烟膜有效控制了艾烟的产生和溢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其中固定艾柱的结构和防烟结构。
背景技术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人们为了更方便和有效的实施艾灸,发明了很多用于艾灸的装置,其中,对艾灸柱的固定方式就有不少的演变。艾灸柱固定方式的演变发展及改进:
艾灸柱固定方式1:艾灸柱直接放置于皮肤上,称为直接灸;其弊端是:容易造成烫伤,无法调节皮肤表面温度。
艾灸柱固定方式2:艾灸柱用磁铁吸附或者插入钉子固定;其弊端是:在燃烧过程中灸柱有可能脱落或脱离吸附固定,有一定的危险性。
艾灸柱固定方式3:手持艾灸条;其弊端是:耗费人力,无法同时多点施灸,否则就要相应增加人力。
艾灸柱固定方式4:艾灸盒固定;其弊端是:占用的体积和面积过大,无法精准透热;相邻近的穴位受灸盒体积影响,无法同时施灸。
艾灸柱固定方式5:灸架固定;其弊端是:占用的体积和面积过大,无法精准透热;相邻近的穴位受灸架体积影响,无法同时施灸;受灸架体积和面积及高度的影响,无法精准调节皮肤温度。
在艾灸固定方式2的一个较好的具体应用中,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艾灸装置(授权公告号CN 202605295 U,授权公告日2012.12.19),提供了一种艾灸固定方式2的进一步改进,将其中的用于固定艾灸柱的钉子由直钉改为螺旋钉(该专利中名为“插丝1-3”)。起到了防止在燃烧过程中灸柱有可能脱落的作用,并且下端增加了隔板2-2,起到阻挡燃烧后的散落灰烬的作用。
该艾灸装置虽然起到了很好的艾灸柱固定效果,但仍然存在如下缺陷:
1、插丝1-3仅针对与艾灸柱具有很好固定效果,对其燃烧后的灰烬就起不到固定作用了,仍然会散落;
2、并且其隔板2-2为“筛状隔板2-2”(说明书第25段),且从图4中也可看出,隔板2-2为一个在其上打有若干小孔的板状结构,这样的结构是不能完全阻隔细小的灰烬的。
3、在其固定艾灸柱的相关结构中,有一个“定位套1-4”,艾灸柱固定时,上端是套入定位套1-4中的,这样就不利于定艾灸柱上端燃烧,也并能再利用这段艾灸柱施灸,造成浪费;
4、该艾灸装置是上端封闭,依靠侧壁的通风孔通气,有可能造成艾柱上端燃烧不充分;
5、该艾灸装置没有防烟结构,艾烟很可能漏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艾灸装置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1、只能对艾灸柱起到很好的固定效果,对其燃烧后的灰烬无法起到固定作用,仍然有艾灸灰烬会散落的问题;
2、不能完全杜绝灰烬漏出的问题;
3、因艾灸柱固定方式的结构导致艾灸柱上端燃烧不尽和灸柱不能充分利用,造成浪费的问题;
4、因通风结构可能导致艾灸柱上端燃烧不充分而不能利用,造成浪费的问题;
5、没有防烟结构,艾烟很可能漏出装置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习静东,未经习静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07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