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油脂泄露发电机减震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8082.1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4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欢;阮恩昌;王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顿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36 | 分类号: | F16H55/36;F16C33/78;F16F15/1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薛瑞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橡胶密封唇口 带轮 复合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 减震带轮 金属钣金 橡胶密封 发电机 侧端 外泄 橡胶 泄露 钣金冲压件 动态密封 配合设置 前端附件 正常功能 支撑骨架 密封盖 硫化 减振 保证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油脂泄露发电机减震带轮,包括带轮本体,在带轮本体一侧设有轴承,轴承侧端设置有轴承复合密封盖机构,所述轴承复合密封盖机构由相配合设置的钣金冲压件和橡胶密封机构构成,所述橡胶密封机构具有静态橡胶密封唇口和动态橡胶密封唇口。由于本实用新型轴承侧端设置有轴承复合密封盖机构,采用橡胶与金属钣金共同硫化制成,橡胶具有静态橡胶密封唇口和动态橡胶密封唇口的特殊结构设计,很好的实现了静态和动态密封,金属钣金作为支撑骨架,很好的提高了密封盖的支撑强度。因此既可保证产品的正常功能,又可防止带轮内部油脂外泄,提高安全性,解决了减振带轮的油脂外泄问题,最大程度的保证的前端附件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油脂泄露发电机减震带轮。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因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冲击振动,在普通的全铁皮带轮上,在中间环形切开成内外两个部分,在内外两部分的中间(空隙里)填充上橡胶,形成橡胶层。使发动机的动力首先传到皮带轮内圈,再转到中间层减振橡胶,再从减振橡胶传到外圈。这样,发动机的振动和响声就会因橡胶层缓和后在铁质外圈得到减小。从而降低了噪音和缓解了振动。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发电机减震带轮轴承端都存在油脂泄露问题。由于减震带轮背部机构间的运动以及润滑,导致油脂从内部通过轴承渗漏。油脂甩在发电机壳体上,日积月累,不仅外观难看,还会影响发电机信号传输,存在安全隐患。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防油脂外泄的防油脂泄露发电机减震带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防油脂泄露发电机减震带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防油脂泄露发电机减震带轮,包括带轮本体,在带轮本体一侧设有轴承,轴承侧端设置有轴承复合密封盖机构,所述轴承复合密封盖机构由相配合设置的钣金冲压件和橡胶密封机构构成,所述橡胶密封机构具有静态橡胶密封唇口和动态橡胶密封唇口,其中,所述静态橡胶密封唇口包括实心的静态橡胶本体,在静态橡胶本体上设置有轴向凸起,所述动态橡胶密封唇口包括第一橡胶段和第二橡胶段,所述第一橡胶段和第二橡胶段经连接段连接形成拱形,所述钣金冲压件卡设在轴向凸起和第一橡胶段之间。
本实用新型汽车主减速器组装线一较佳实施例,所述橡胶密封机构为环形结构,所述静态橡胶密封唇口设置在环形外侧端,所述动态橡胶密封唇口设置在环形内侧端。
本实用新型汽车主减速器组装线一较佳实施例,所述橡胶密封机构为环形结构,所述动态橡胶密封唇口设置在环形外侧端,所述静态橡胶密封唇口设置在环形内侧端。
本实用新型汽车主减速器组装线一较佳实施例,在所述带轮本体内设置有枢轴和离合器总成。
本实用新型汽车主减速器组装线一较佳实施例,在枢轴和离合器总成之间设置有主弹簧。
本实用新型汽车主减速器组装线一较佳实施例,在枢轴套设有具密封和保护作用的衬套。
本实用新型汽车主减速器组装线一较佳实施例,在离合器总成和轴承之间还设置有加强密封的垫片。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轴承侧端设置有轴承复合密封盖机构,由橡胶与金属钣金共同硫化制成,橡胶密封机构具有静态橡胶密封唇口和动态橡胶密封唇口的特殊结构设计,很好的实现了静态和动态密封,金属钣金作为支撑骨架,很好的提高了密封盖的支撑强度。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既可以保证产品的正常功能,使发电机和前端轮系运行更稳定,又可以防止带轮内部油脂外泄,提高安全性,很好的解决了减振带轮的油脂外泄问题,最大程度的保证的前端附件的正常运行。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顿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莱顿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80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链轮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安全固定的偏心座外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