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吸收放射性粒子固定套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87924.3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1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雨杭;陈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6/04 | 分类号: | A61M36/04;A61M3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和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5 | 代理人: | 王培苓 |
地址: | 4100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套主体 倒刺 放射性粒子 可吸收 孔洞 本实用新型 固定套 外壁 匹配 空心结构 上下贯通 向上突起 穿刺针 大阻力 移位 粒子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吸收放射性粒子固定套,其包括固定套主体,固定套主体为上下贯通的空心结构设置,固定套主体的形状与大小与粒子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固定套主体外壁设有向外向上突起的倒刺固定套主体外壁还设有可供倒刺回缩大小相匹配的孔洞,倒刺在经穿刺针放置过程中遇较大阻力可回缩至孔洞中,放至于组织中后可舒展开。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可吸收放射性粒子不移位、使用更安全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吸收放射性粒子固定套。
背景技术
放射性碘125粒子(放射半径为1cm)植入作为目前一种新型的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有诸多优点。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植入粒子的固定。由于目前碘125粒子的植入是通过中空穿刺针穿刺至相应恶性肿瘤的周边,再通过穿刺针内中的中空管道将放射性粒子推入至相应部位。而由于碘125粒子表面光滑,加之被穿刺组织在穿刺针退出组织后存在一个组织回缩力,便存在着将碘125粒子沿着穿刺通道挤出组织或使粒子移位的可能,而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此类现象多次发生。如果粒子移位,那么则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如果从穿刺组织中脱出,则其作为一个放射性物质将极有可能导致其放射周边的组织细胞存在癌变的可能。
因此,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可吸收放射性粒子固定套结构,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不改变植入性粒子的结构基础之上,提供一种用于粒子外的一个薄薄的表面有倒刺的可被人体吸收的固定套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吸收放射性粒子固定套,其包括固定套主体,固定套主体为上下贯通的空心结构设置,固定套主体的形状与大小与粒子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固定套主体外壁设有向外向上突起的倒刺,固定套主体外壁还设有与倒刺大小形状相配合的孔洞,倒刺在经穿刺针放置过程中遇较大阻力可回缩至孔洞中,放至于组织中后可舒展开。
进一步的,固定套主体的长度小于粒子的长度。
进一步的,固定套主体上设置有止血层和/或消炎层。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可吸收放射性粒子固定套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更安全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固定套主体-1,放射性碘125粒子-2,倒刺-3,孔洞-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吸收放射性粒子固定套,包括固定套主体1,固定套主体由可由人体可吸收材料制作,在制作固定套主体时,加入起消炎作用的药物和/或起止血作用的药物,固定套主体为上下贯通的空心圆柱结构,固定套主体的形状与大小与放射性碘125粒子2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固定套主体外壁设有向外向上突起的倒刺3,固定套主体外壁还设有可供倒刺回缩大小相匹配的孔洞4,倒刺在经穿刺针放置过程中遇较大阻力可回缩至孔洞中,放至于组织中后可舒展开。
具体工作原理为:将设置有外壁带向外向上突起倒刺的固定套的放射性碘125粒子装入弹匣通过植入器械植入肿瘤组织,本实施例可吸收放射性粒子固定套制作中,固定套材料中可添加如止血、消炎等功效的药物或材料,在将粒子植入相应肿瘤组织后,由于倒刺的存在,粒子将不再由于组织回缩的压力而移位甚至是脱出,故而起到暂时的固定作用,在数天之后,被穿刺组织的穿刺部位便可形成血痂、组织再生而使粒子永久固定于相应位置,而粒子表面的套子则在数天或数周后被人体吸收,而恢复粒子原本光滑的表面,以减少对组织刺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79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