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结构及智能手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7983.2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0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宋彪;杨飞;张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B37/08 | 分类号: | G04B3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侧壁 第一侧壁 防水结构 防水圈 智能手表 减小 壳体 上盖 下壳 本实用新型 整体壁厚 内表面 抵接 硅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结构及智能手表。防水结构包括上盖和下壳,上盖的边缘向下凸设有第一侧壁;下壳的边缘向上凸设有第二侧壁,所述上盖和所述下壳固定形成壳体,且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抵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两者中的一个固设有防水圈,所述防水圈由硅胶制成,所述防水圈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该防水结构中,防水圈与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固定连接,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上不需要设置凹槽,从而可以减小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的厚度,使得防水结构整体壁厚减小,在不改变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情况下,可以减小壳体的体积,有利于实现智能手表的小型化发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结构及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智能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智能手表,是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连接于网络而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
智能手表一般包括上盖和下壳,上盖和下壳固定后形成智能手表的壳体,为保护壳体内的电器件,智能手表还具有防水结构。现有的防水结构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在上盖侧壁的外侧设置有防水槽,防水槽内放置有防水圈。当上盖和下壳固定后,上盖侧壁的外侧和下壳侧壁的内侧抵接,并将防水圈压缩固定在两者之间,形成防水结构。这种防水结构中,上盖侧壁需要开设防水槽,为保证壳体的强度,上盖侧壁壁厚较厚,一般为1.3mm,防水槽的深度为0.5mm,下壳侧壁的厚度一般为0.8mm,这样使壳体的壁厚至少为2.1mm,壁厚较厚,为保证壳体内具有足够的空间容置功能部件,智能手表的体积较大,不符合智能手表小尺寸的发展趋势。
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防水结构是将上盖和下壳的接缝处通过点胶工艺粘接固定,形成密封的壳体。这种防水结构组装难度大,成本高,需要专业设备进行点胶,点胶后需要人工擦除溢胶,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且点胶后智能手表的维修性差,几乎无法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中的壁厚较薄,在不改变壳体内部空间的情况下,可以减小壳体的体积。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结构,包括:
上盖,其边缘向下凸设有第一侧壁;
下壳,其边缘向上凸设有第二侧壁,所述上盖和所述下壳固定形成壳体,且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抵接;
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两者中的一个固设有防水圈,所述防水圈由硅胶制成,所述防水圈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注塑成型有所述防水圈。
其中,所述弹性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或硅胶。
其中,所述防水圈的硬度为35-45度。
其中,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或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内凹形成凹槽,所述防水圈填充于所述凹槽内,并突出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或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设置。
其中,所述防水圈凸出所述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的高度为0.2mm-0.3mm。
其中,所述上盖和所述下壳通过紧固螺钉固定。
其中,所述防水圈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水圈沿竖直方向排列。
其中,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两者中,未设置有所述防水圈的一个凸设有凸筋,所述凸筋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水圈之间,并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水圈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79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照明均光性好的时钟
- 下一篇:智能手表及其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