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培苗移栽种植槽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4890.4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0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马均;蔺珍;熊颖媛;唐琰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A01G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汇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4 | 代理人: | 韩晓银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培苗 移栽 种植槽 本实用新型 固体基质 槽体 幼株 苗木成活率 出水口 分阶段 可拆除 专用的 定植 根系 水培 网格 成活率 损伤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培苗移栽种植槽,属于组培苗移栽技术领域。目的是设计一种组培苗移栽种植槽,分阶段进行组培苗的移栽工作,提高苗木成活率。组培苗移栽种植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中部设有可拆除的网格,槽体底部设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培苗移栽种植槽,通过设计一种专用的种植槽,将组培苗的移栽过程分为水培和固体基质培养两个阶段,固体基质培养又循序渐进的进行,分步定植,使得组培苗幼株根系舒展,不易损伤,提高幼株的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组培苗移栽种植槽,属于组培苗移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组培苗的幼株较脆弱,尤其根系一般都数量较少,纤细。组培苗的移栽上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成活率很难提高。
目前,大多是将组培苗幼株从组培瓶中移出后直接栽入固体基质中,移栽过程常常会造成根系损伤,造成苗木死亡或生长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设计一种组培苗移栽种植槽,分阶段进行组培苗的移栽工作,提高苗木成活率。
具体的,组培苗移栽种植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中部设有可拆除的网格,槽体底部设有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网格为铁丝网。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内的四边各设有一个搭接头,铁丝网搭接在搭接头上。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上设有手动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为防堵硅胶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为长方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培苗移栽种植槽,通过设计一种专用的种植槽,将组培苗的移栽过程分为水培和固体基质培养两个阶段,固体基质培养又循序渐进的进行,分步定植,使得组培苗幼株根系舒展,不易损伤,提高幼株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组培苗移栽种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槽体内搭接头的设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槽体,2、网格,3、出水口,4、搭接头,5、手动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培苗移栽种植槽,主要包括长方体的槽体1,槽体1内的中部设置了可拆卸的网格2,在本实施例中,网格2为铁丝网,铁丝网的网眼尺寸可根据幼苗植株的大小进行选择。
如图2所示,在槽体1内部的四个面上,各设置了一个搭接头4,铁丝网搭接在搭接头上。
在槽体1的底部,设置了出水口3,为防止堵塞,出水口3使用防堵硅胶出水口,在出水口3上,还设置了手动阀门5。
进行组培苗移栽时,先放好铁丝网,在槽体内放入适量的水,将组培苗幼株从组培瓶中取出后,放入铁丝网对应的网格中,进行水培。
当幼苗的根系适应外界环境,数量和长度都得到增加后,向槽体1中加入固体基质,因为槽体1中有水,根系舒展,逐渐加入固体基质,不易损伤根系。
当幼苗基本能够被基质固定时,打开出水口3,放出水,再补充固体基质,幼苗在固体基质中种植稳定后,取出铁丝网,继续补充基质。
通过分步定植,使得幼苗的根系充分舒展,不易损伤,提高了组培苗移栽过程的成活率。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48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蝴蝶兰控温式栽培箱
- 下一篇:一种家用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