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棒材轧辊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3477.6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7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陈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冶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2 | 分类号: | B21B27/02;B21B35/14;B21B35/00;B21B37/46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彭成 |
地址: | 214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辊 驱动机构 轧辊组件 本实用新型 棒材轧辊 控制装置 驱动组件 自身轴线 驱动 传感器组件 工作效率 间隔设置 水平设置 轧辊设备 控制器 卡住 平行 金属 检测 损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辊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棒材轧辊,包括有轧辊组件、驱动轧辊组件旋转的驱动机构和控制装置,所述轧辊组件包括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均水平设置,第一轧辊的轴线和第二轧辊的轴线相互平行且第一轧辊设置在第二轧辊的正上方,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驱动第一轧辊沿着自身轴线旋转的第一驱动组件和驱动第一轧辊沿着自身轴线旋转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有控制器和传感器组件,本实用新型能够检测到金属卡住情况并解决,减少驱动机构的损害,延长驱动机构的寿命,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辊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棒材轧辊。
背景技术
轧机上使受轧制的金属发生塑性变形的部件,轧辊的形状、尺寸和材质须与轧机和轧制产品相适应,辊身是轧辊的工作部分,辊颈是与轴承接触的部分,是决定轧机效率和轧材质量的重要消耗部件,轧辊是轧钢厂轧钢机上的重要零件,利用一对或一组轧辊滚动时产生的压力来轧碾钢材,它主要承受轧制时的动静载荷,磨损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在对金属进行塑性压制的时候,有可能出现金属卡住的情况,但是现在的轧辊有一部分是被动旋转,无法检测出金属卡住的情况,无法自动解决金属卡住的状况,对驱动电机的损害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棒材轧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棒材轧辊,包括有轧辊组件、驱动轧辊组件旋转的驱动机构和控制装置,所述轧辊组件包括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均水平设置,第一轧辊的轴线和第二轧辊的轴线相互平行且第一轧辊设置在第二轧辊的正上方,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驱动第一轧辊沿着自身轴线旋转的第一驱动组件和驱动第一轧辊沿着自身轴线旋转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有控制器和传感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分别设置在轧辊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一轧辊靠近第一驱动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轴承架,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靠近第一轴承架的一端均与第一轴承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轧辊靠近第二驱动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轴承架,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靠近第二轴承架的一端均与第二轴承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有第一扭矩传感器和第二扭矩传感器,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设置在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轧辊之间,所述第二扭矩传感器设置在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轧辊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步进电机,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扭矩传感器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扭矩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轧辊的在自身轴线上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轴线和第一轧辊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二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扭矩传感器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扭矩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轧辊的在自身轴线上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轴线和第二轧辊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有用于承托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一扭矩传感器的第一承托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有用于承托第二步进电机和第二扭矩传感器的第二承托台,所述第一承托台和第二承托台均为工字型结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棒材轧辊,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同时驱动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旋转,带动在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之间的金属移动,当第一扭矩传感器和第二扭矩传感器分别检测到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的扭矩大于预设值的时候传送一个电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反向旋转,驱动金属反向移动一段距离,然后控制器在控制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正向旋转,驱动金属按照原来的移动方向移动,重复以上动作,直至金属能够顺利从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之间穿过,能够检测到金属卡住情况并解决,减少驱动机构的损害,延长驱动机构的寿命,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冶冶金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冶冶金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34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等长跳档翅片管的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结构的轧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