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混料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2344.7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2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张贵金;王茂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东海包装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24 | 分类号: | B01F7/24;B01F15/00;B01F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 自动混料机 混料装置 防护网 进料斗 螺杆 技术方案要点 出料装置 螺杆转动 螺旋扇叶 外壳固定 外壳内部 混料机 驱动件 触碰 杂物 阻挡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混料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最外部的外壳、外壳一侧设置的进料装置、外壳内部设置的混料装置以及设置在外壳上位于进料装置另一侧的出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与外壳固定连接的进料斗,所述混料装置包括螺杆、螺杆上固定连接的螺旋扇叶以及带动所述螺杆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进料斗内的防护网。本实用新型防护网能够阻挡大体积的杂物或者因工作人员的不小心触碰,提高混料机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料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自动混料机。
背景技术
混料机是由一个水平旋转的容器和旋转的立式搅拌叶片等组成,混料机内的混料结构,通常是一个螺杆和螺杆上的叶片,螺杆不断的搅动,促使物料混合,外壳上设置有向混料机内部送料的进料口。传统的混料设备上一般不会配有专用的防护设备,尤其是在进料口的地方,因为进料口的大小不同,所以进料口小的混料设备一般不会用到防护设备,但是进料口大的混料设备往往不能配置到一个保护全面的防护设备,这就为混料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埋下了重大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进料口提供防护设备的自动混料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混料机,包括最外部的外壳、外壳一侧设置的进料装置、外壳内部设置的混料装置以及设置在外壳上位于进料装置另一侧的出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与外壳固定连接的进料斗,所述混料装置包括螺杆、螺杆上固定连接的螺旋扇叶以及带动所述螺杆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进料斗内的防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网能够阻挡大体积的杂物或者因工作人员的不小心触碰,提高混料机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网靠近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圆环,所述圆环内设置有穿过所述圆环并和进料斗连接的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网靠近外壳的一端通过连接杆连接在进料斗上,并能够沿着连接杆转动。方便对防护网底端的部位进行检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上方设置有与外壳固定连接并能够挂住所述防护网的挂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网向上翻转时能够被挂钩勾住并保持固定,方便检修时防护网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斗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处设置有通孔,且所述连接杆能够穿过所述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能够从通孔处抽出,方便对保护网的拆卸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上的循环出料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部分原料从循环出料管流出,并和进料斗里的原料进行混合,使混料机对原料的混合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出料管上设置有与循环出料管铰接的端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端盖的转动实现循环出料管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的底端设置有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使螺杆底端的转动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通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口向外壳内部抽气,能够吸出混料过程中因原料之间的相互摩擦产生的粉尘,提高了工作环境的整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进料口处设置防护网,能够防止大体积异物进入外壳内部,同时能够防止工作人员因为不小心将手伸入进料口。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东海包装产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东海包装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23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