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净化镍镁球化剂用电动茶壶式中间包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1901.3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9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任启才;田毅菲;段清忠;沈乐;陈刘剑;刘英;蒋跃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浦江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5 | 分类号: | B22D4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4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流 中间包 镍镁球化剂 堤坝 流道空腔 熔体空腔 凸台 本实用新型 流道入口 茶壶 壶嘴 净化 电炉熔炼 壶体内壁 壶体内部 交错设置 生产效率 向上突起 向下延伸 茶壶状 入口处 壶体 空腔 留置 流道 镁锭 熔体 连通 阻挡 占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净化镍镁球化剂用电动茶壶式中间包,包括呈茶壶状的中间包本体,所述中间包本体包括壶体和壶嘴,壶体内部设有熔体空腔,壶嘴内部设有与熔体空腔连通的流道空腔,在熔体空腔底部靠近流道空腔的一侧设有向上突起的阻流堤坝,阻流堤坝与流道空腔之间形成流道入口,所述流道入口处设有用于阻挡熔体的阻流镁锭,所述壶体内壁位于流道入口出向下延伸有凸台,所述凸台与阻流堤坝交错设置,且凸台与阻流堤坝之间形成一个气体留置空腔;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少占用电炉熔炼时间,又使静置净化时间充裕,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能够提高镍镁球化剂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窄带钢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净化镍镁球化剂用电动茶壶式中间包。
背景技术
静置处理是通过利用金属熔体与夹渣、助熔剂的密度差来改变金属-夹杂物系统的平衡状态,从而使固体夹杂物从金属熔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具体说就是将镍镁球化剂熔体在浇铸前静置一段时间,由于夹杂物、助熔剂的密度比镍镁球化剂轻,所以夹杂物、助熔剂会自动上浮,从而达到从熔体中分离的目的。为便于较小的夹杂物上浮,静置处理所需的时间要足够长。
当镍镁球化剂熔化后,现有技术是在炉内静置处理,此种方法虽然能实现静置的效果,但是会长时间占用炉子,降低工作效率,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净化镍镁球化剂用电动茶壶式中间包,不仅结构简单,少占用电炉熔炼时间,又使静置净化时间充裕,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能够提高镍镁球化剂品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净化镍镁球化剂用电动茶壶式中间包,包括呈茶壶状的中间包本体,所述中间包本体包括壶体和壶嘴,壶体内部设有熔体空腔,壶嘴内部设有与熔体空腔连通的流道空腔,在熔体空腔底部靠近流道空腔的一侧设有向上突起的阻流堤坝,阻流堤坝与流道空腔之间形成流道入口,所述流道入口处设有用于阻挡熔体的阻流镁锭,所述壶体内壁位于流道入口出向下延伸有凸台,所述凸台与阻流堤坝交错设置,且凸台与阻流堤坝之间形成一个气体留置空腔;
所述壶体上端设有保温盖,在所述壶体外壁且远离壶嘴的一侧设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转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远离安装台的一端与保温盖连接,在所述壶体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用于将壶体悬空的U形门架。
这样,本技术方案中采用茶壶状的中间包本体,既减少占用电炉熔炼时间,又使静置净化时间充裕,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圆柱体外形,使包体放置承接镍镁球化剂熔体时更稳定,不易倾倒,设置保温盖能够在净置和转运时起到对熔体保温、防氧化的作用,设置阻流堤坝能够避免熔体直接进入流道入口,同时在流道入口处设置阻流镁锭,用于暂时堵塞流道,使最初浇入包体的浮渣无法流入茶壶嘴,镁锭熔化后,熔体流通正常,这样能够增加产品的质量,从而有效地分离出浮渣,净化了熔体,设置气体留置空腔,当阻流镁锭遇高温熔体开始汽化时,能够利用气体留置空腔将汽化的镁集聚,减少镁的流失,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净化镍镁球化剂用电动茶壶式中间包,所述U形门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吊臂,两个吊臂之间设有横杆,所述吊臂与壶体转动连接,其中一个吊臂上设有能够旋转180°的U形卡钳,所述壶体外壁设有与U形卡钳相配合的限位凸台,设置U形卡钳,当需要移动壶体时,只需翻转U形卡钳,使U形卡钳与限位凸台配合,避免壶体晃动,当壶体需要倾斜时,翻转U形卡钳,使U形卡钳与限位凸台脱离即可,大大高了移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前述的净化镍镁球化剂用电动茶壶式中间包,在所述壶体上位于其中一个吊臂的一侧设有手轮,通过转动手轮将壶体倾斜,设置手轮,方便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浦江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浦江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19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