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耐腐蚀功能的窗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0861.0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8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朱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爱瑞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7/12 | 分类号: | B32B7/12;B32B33/00;B32B27/08;B32B2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闫加贺;姚亮 |
地址: | 11645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基材层 耐腐蚀 隔热功能 胶层 膜堆 磁控溅射镀膜 低辐射 多层膜 窗膜 硬化涂层 功能层 离型膜 多层膜复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 胶层涂布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耐腐蚀功能的窗膜,该具有耐腐蚀功能的窗膜为多层膜复合结构,其包括离型膜,第一胶层,第一柔性基材层,第二胶层,隔热功能膜堆,第二柔性基材层及硬化涂层;所述隔热功能膜堆通过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形成于第二柔性基材层的一表面,硬化涂层涂布于第二柔性基材层的另一表面,第二胶层涂布于隔热功能膜堆的表面,第二胶层的另一表面与第一柔性基材层的一表面相连接,第一柔性基材层的另一表面通过第一胶层与离型膜相连接;隔热功能膜堆包括低辐射多层膜系统和至少一层耐腐蚀功能层,低辐射多层膜系统通过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形成于第二柔性基材层的一表面,耐腐蚀功能层通过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形成于低辐射多层膜系统的表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耐腐蚀功能的窗膜,该窗膜适用于汽车车窗和建筑门窗玻璃,特别适用于沿海地区空气中盐度较高的场所。
背景技术
目前隔热窗膜大量用于汽车后市场,通过在汽车玻璃前挡、侧挡、后挡等表面贴膜,达到隔热节能、保护隐私的功能。如要达到优异的隔热节能的效果,窗膜一般由具有低辐射特性的多层膜系组成,例如包括各种诸如核心功能层金属Ag层和介质层的组合。
目前市场上在售的隔热窗膜在沿海地区容易出现核心功能层金属Ag层被含盐空气腐蚀而褪色或变色现象,不仅影响美观,还会逐渐丧失隔热性能。
为了达到防腐蚀效果,通常在溅射工艺中对金属Ag层和介质层的组合进行调整,例如采用含金、铂金等贵金属成分的银合金材料作为靶材,但是这会导致窗膜的制造成本大幅上升;还比如通过对介质层的调整,例如采用SiNx、TiOx等膜层作为保护层,但其耐腐蚀性能仍不足以满足要求。
因此,提供一种新型具有耐腐蚀功能的窗膜已经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耐腐蚀功能的窗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耐腐蚀功能的窗膜包含物理气相沉积(PVD)的隔热功能膜堆,该窗膜具有耐盐雾腐蚀的功能,此外,其不仅隔热环保,还能在不增加购置成本的基础上大幅延长窗膜使用寿命,进一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耐腐蚀功能的窗膜,该具有耐腐蚀功能的窗膜为多层膜复合结构,其包括离型膜,第一胶层,第一柔性基材层,第二胶层,隔热功能膜堆,第二柔性基材层及硬化涂层;
所述隔热功能膜堆通过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形成于第二柔性基材层的一表面,所述硬化涂层涂布于第二柔性基材层的另一表面,所述第二胶层涂布于隔热功能膜堆的表面,该第二胶层的另一表面与第一柔性基材层的一表面相连接,该第一柔性基材层的另一表面通过第一胶层与所述离型膜相连接;
所述隔热功能膜堆包括低辐射多层膜系统和至少一层耐腐蚀功能层,该低辐射多层膜系统通过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形成于第二柔性基材层的一表面,所述耐腐蚀功能层通过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形成于该低辐射多层膜系统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耐腐蚀功能的窗膜,其中,所述隔热功能膜堆是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制备得到的,具体而言,其是通过卷绕高真空磁控溅射技术镀制得到的多层膜复合结构,镀制过程所用真空度达到1×10E-5Pa或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耐腐蚀功能的窗膜,优选地,所述隔热功能膜堆还包括封闭层,其通过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形成于第二柔性基材层的表面,所述低辐射多层膜系统通过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形成于该封闭层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耐腐蚀功能的窗膜,优选地,所述低辐射多层膜系统包括导电膜层和无机介质膜层,且该导电膜层和无机介质膜层的总层数至少为三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爱瑞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爱瑞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0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