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磨抗腐蚀蝶阀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0516.7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1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西帝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226 | 分类号: | F16K1/226;F16K1/36;F16K1/32;F16K31/60;F16K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支承座 蝶阀阀体 密封套管 保护罩 蝶板 阀体组件 抗腐蚀 连接架 蝶阀 卡合 耐磨 本实用新型 传动轮箱 传动组件 蝶板组件 流体冲击 受力面 外表壁 圆弧形 表壁 减小 内凹 冲刷 转动 体内 侵蚀 贯穿 损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磨抗腐蚀蝶阀,包括阀体组件、传动组件和蝶板组件,所述阀体组件包括蝶阀阀体、密封套管、连接架和传动轮箱,所述密封套管位于所述蝶阀阀体的外表壁,且贯穿所述蝶阀阀体,所述连接架位于所述密封套管的上方;在阀体内表壁上设置第一支承座和第二支承座,蝶板上靠近第一支承座的一侧设有密封圈保护罩,使蝶板在关闭时密封圈保护罩与第一支承座相互卡合,另一侧与第二支承座相互卡合,且在蝶板开启时,靠近第一支承座的一侧,管道内的流体冲击密封圈保护罩,在另一侧密封圈为内凹的圆弧形,转动一定角度后,受力面减小,降低冲刷侵蚀的面积,对密封圈进行保护,减少损害程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抗腐蚀蝶阀。
背景技术
蝶阀又叫翻板阀,是一种结构简单的调节阀,可用于低压管道介质的开关控制的蝶阀是指关闭件为圆盘,围绕阀轴旋转来达到开启与关闭的一种阀,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在管道上主要起切断和节流作用,蝶阀启闭件是一个圆盘形的蝶板,在阀体内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从而达到启闭或调节的目的。
原有蝶阀在使用时安装在管道,通过控制蝶板的转动来实现阀门的开关,但蝶板转动时,蝶板外壁的密封圈会被管道内的流体冲洗侵蚀,长期使用后会影响蝶板关闭时的密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抗腐蚀蝶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原有蝶阀在使用时安装在管道,通过控制蝶板的转动来实现阀门的开关,但蝶板转动时,蝶板外壁的密封圈会被管道内的流体冲洗侵蚀,长期使用后会影响蝶板关闭时的密封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抗腐蚀蝶阀,包括阀体组件、传动组件和蝶板组件,所述阀体组件包括蝶阀阀体、密封套管、连接架和传动轮箱,所述密封套管位于所述蝶阀阀体的外表壁,且贯穿所述蝶阀阀体,所述连接架位于所述密封套管的上方,且与所述密封套管密封连接,所述传动轮箱位于所述连接架的上方,且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手轮、传动轮和阀杆,所述传动轮位于所述传动轮箱的内部,所述手轮位于所述传动轮箱的右侧,且贯穿所述传动轮箱,所述手轮与所述传动轮的连接处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阀杆位于所述传动轮箱的下方,且贯穿所述传动轮箱,所述阀杆的顶端与所述传动轮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螺杆传动连接,所述蝶板组件包括蝶板、蝶板固定架和端盖,所述蝶板位于所述蝶阀阀体内,并通过所述蝶板固定架与所述阀杆固定连接,所述端盖位于所述阀杆的底端,且与所述阀杆固定连接,所述蝶阀阀体的内表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承座和第二支承座,所述蝶板的前表面设有耐腐蚀层,且所述蝶板上靠近所述第一支承座的一侧设有密封圈保护罩,所述密封圈保护罩与所述第一支承座卡合固定,所述蝶板的外表壁上嵌设有多层混合密封圈,所述多层混合密封圈与所述蝶阀阀体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耐腐蚀层为聚四氟乙烯层,所述聚四氟乙烯层贴附于所述蝶板的前表面。
优选的,所述蝶阀阀体上开设有多个圆形槽孔,所述圆形槽孔贯穿所述蝶阀阀体,且所述圆形槽孔呈环形排布在所述蝶阀阀体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承座的内表壁外凸,且所述蝶板上靠近所述第二支承座的一侧内凹,所述蝶板与所述第二支承座相互吻合。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保护罩为半圆弧状,且所述密封圈保护罩的边缘设有凸槽,所述第一支承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保护罩与所述第一支承座相互卡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阀体内表壁上设置第一支承座和第二支承座,蝶板上靠近第一支承座的一侧设有密封圈保护罩,使蝶板在关闭时密封圈保护罩与第一支承座相互卡合,另一侧与第二支承座相互卡合,且在蝶板开启时,靠近第一支承座的一侧,管道内的流体冲击密封圈保护罩,在另一侧密封圈为内凹的圆弧形,转动一定角度后,受力面减小,降低冲刷侵蚀的面积,对密封圈进行保护,减少损害程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西帝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西帝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05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