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的环保智能多效通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56811.7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22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封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中联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13 | 分类号: | F24F7/013;F24F13/28;F24F3/16;F24F13/12;F24F11/72;E06B3/02;E06B7/02;F24F110/6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俞梁清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光窗 室内外 空气过滤件 多效 第二空腔 第一空腔 通风系统 通风效率 通风 高效空气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 空气清新度 呼吸系统 基本布局 可折叠的 室外空气 自然通风 智能 板铰接 板设置 铰接轴 通透性 采光 窗体 墙体 过滤 环保 保证 室内 包围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的环保智能多效通风系统,包括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一透光窗板以及与第一透光窗板铰接的第二透光窗板;第二透光窗板上与铰接轴相邻及相对的周边通过可折叠的空气过滤件连接第一透光窗板,第一透光窗板、第二透光窗板及空气过滤件包围形成封闭的第一空腔;第二透光窗板设置有第二空腔;室外空气能够依次经过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流入室内。依托现有窗体基本布局、不做大的调整,保证窗的采光通透性;第二透光窗板打开时室内外自然通风,空气过滤件的大面积通风,保证室内外的通风效率。设置高效空气过滤器及微呼吸系统,实现室内外多效模式通风、提高室内外通风效率,精度过滤,提升空气清新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环保智能多效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为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对导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现有的幕墙结构中部分有采用微呼吸系统,微呼吸系统与幕墙活动连接。微呼吸系统中,幕墙上靠近窗体的地方设置连通室外空气的孔道,孔道中放置过滤件,室外空气经孔道及过滤件向室内自然流通。该种方式中,空气的自然流通量较小,空气流通量无法调节、难以有效实现自主呼吸。
固定式的空气过滤净化器能够实现自主呼吸、且空气流通处理量较大;但是空气过滤净化器体积较大、安装于幕墙上将会占用一定空间,空气过滤净化器不适用于幕墙上应用。
所以有必要设置一种空气流通较好的通风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的环保智能多效通风系统,提高室内外通风效率,设置多效模式通风,并能实现室内外自主通风。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建筑的环保智能多效通风系统,包括安装在墙体上的第一透光窗板以及与第一透光窗板铰接的第二透光窗板;
所述第二透光窗板上与铰接轴相邻及相对的周边通过可折叠的空气过滤件连接第一透光窗板,第一透光窗板、第二透光窗板及空气过滤件包围形成封闭的第一空腔;
所述第二透光窗板设置有第二空腔;室外空气能够依次经过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流入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还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及换向阀,第二空腔通过换向阀连通室内或依次通过换向阀及高效空气过滤器连通室内,换向阀用于切换第二空腔连通室内或高效空气过滤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设置有用于驱动空气向室内流通的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所述高效空气过滤器电性连接有pm2.5检测传感器,pm2.5检测传感器还与换向阀电性连接,pm2.5 检测传感器用于控制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启动及换向阀的导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所述空气过滤件包括由室外向第一空腔设置的第一空气过滤件和第二空气过滤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还包括微呼吸系统,微呼吸系统包括壳体、设置壳体内的过滤件、分别设置在过滤件内外两侧的内侧孔道及外侧孔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所述外侧孔道容置有用于控制空气导通的滑板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所述滑板开关呈工字形;工字形的轴板小于外侧孔道、工字形的轴板与外侧孔道之间的缝隙用于导通空气,工字形上容置在壳体内的一端用于封闭外侧孔道,工字形连接有用于驱动工字形封闭外侧孔道的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中联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中联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68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