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压电振子双向旋转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50167.2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1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曾祥莉;吴越;刘庆平;宋正义;王京春;杨志刚;董景石;韦东东;张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00 | 分类号: | H02N2/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李荣武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驱动器 压电振子 中心转轴 驱动器 脚支座 本实用新型 双向旋转 连接板 底座 摩擦系数材料 连接板旋转 底座间隙 定向移动 定向转动 对称布置 驱动电压 施加电压 使用寿命 输出转矩 双向驱动 压电陶瓷 扭动 换向 转动 变形 驱动 配合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压电振子双向旋转驱动器,包括:底座、中心转轴、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周向压电驱动器和第二周向压电驱动器,其中:底座固定,中心转轴与底座间隙配合形成转动副,周向压电驱动器通过连接板旋转对称布置在中心转轴四周。工作时,在周向压电驱动器的驱动压电振子上施加电压使其变形,同时,对换向压电振子加一定相位的驱动电压使脚支座发生小角度扭动,促使脚支座上不同摩擦系数材料分别与工作面接触,使脚支座产生不同的位移,实现周向压电驱动器的定向移动,带动中心转轴的定向转动输出转矩。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双向驱动,且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对工作面的要求较低和延长驱动器中压电陶瓷的使用寿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电驱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压电振子双向旋转驱动器。
背景技术
驱动器的性能直接影响自动化设备的性能,由于压电驱动元件具有体积小、响应速度快、可控精度高、换能效率高和无电磁干扰等优越性能,在超精密仪器、微机器人、精密定位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压电驱动主要分为直线驱动和旋转驱动,压电直线驱动现已取得较多成就,而旋转驱动还有待进行深入研究。现有的旋转驱动主要有压电惯性驱动和仿生驱动两类,其中仿生驱动主要是仿尺蠖型蠕动式驱动,这种驱动方法需要多个压电钳位堆叠,成本较高,同时需要一级甚至多级位移放大机构和运动转换机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压电惯性驱动主要有电控式和摩擦式,电控式主要利用非对称激励信号实现驱动,因此控制系统复杂。压电摩擦式驱动具有驱动结构简单、驱动机理新颖和驱动信号简单易于控制等优点,对压电摩擦式驱动器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利于压电驱动器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压电旋转驱动器结构较为复杂,多与工作面刚性接触,对工作环境要求高,控制系统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压电振子双向旋转驱动器,该驱动器由底座、中心转轴、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周向压电驱动器和第二周向压电驱动器组成。其中所述底座为中心带圆形凹槽的圆柱体且位置固定,所述中心转轴包括定位段、驱动段和输出段,所述中心转轴的定位段与底座凹槽间隙配合连接形成转动副,所述中心转轴可绕其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为凹形薄板,所述第一周向压电驱动器和第二周向压电驱动器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旋转对称布置在中心转轴的驱动段两侧;所述第一周向压电驱动器包括:驱动压电振子、第一换向压电振子和第二换向压电振子、第一脚支座和第二脚支座;其中所述驱动压电振子由压电薄片材料粘贴在矩形弹性基体上构成,所述第一换向压电振子和第二换向压电振子为相同的带压电材料的矩形薄片构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所述第一换向压电振子一端端布置在驱动压电振子左侧下表面、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换向压电振子一端连接在驱动压电振子右侧下表面、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脚支座由第一高摩擦系数材料和第一低摩擦系数材料复合而成,所述第二脚支座结构、大小和材料与第一脚支座完全相同,所述第一脚支座的第一高摩擦系数材料布置在外侧,所述第二脚支座的第二高摩擦系数材料布置在内侧;所述第二周向压电驱动器和第一周向压电驱动器结构完全相同且两周向压电驱动器关于中心转轴呈旋转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01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复合脚支座的双向旋转驱动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软体压电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