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防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45476.0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5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苏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墨刻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袁步兰 |
地址: | 201399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植物带 净化 碎石 消能 本实用新型 生态防护 生态浮床 由内向外 储水池 动能 凹渠 高程 径流 河岸 水生植物 缓冲结构 面源污染 旋转上升 有效减少 建造 减小 溢出 水土流失 截留 河道 种植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生态防护系统,包括:自河岸的边缘由内向外依次建造的净化带、植物带、碎石消能单元和汇水带;净化带包括储水池和设置在储水池上的生态浮床;生态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植物带的高程低于汇水带的高程。本实用新型以收集净化雨径流、防止水体污染为目的,由内向外依次建造的汇水带、碎石消能单元、植物带和净化带形成多级雨水缓冲结构,可以实现截留、收集、净化雨径流的作用。雨水经过汇水带,流入碎石消能单元内,雨水在凹渠内绕着碎石旋转上升,雨水动能减小,当雨水溢出凹渠后,雨水缓慢经过植物带进入净化带。在雨水流经植物带时,由于动能较小,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同时防止河岸周边的面源污染被雨水带入河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防护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活动导致环境生态恶化,造成河岸(湖滨)缓冲带退化、缩小,面积不足、功能低下。尤其是陡坡缓冲带,由于雨径流停留时间短,单位时间径流量大,无法发挥生态截留、净化等功能,导致雨水不能有效储蓄,雨径流中的大量泥沙、污染物超标进入水体,成为地表水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防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态防护系统,包括:自河岸的边缘由内向外依次建造的净化带、植物带、碎石消能单元和汇水带;所述净化带包括储水池和设置在所述储水池上的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所述植物带的高程低于所述汇水带的高程。
优选的,所述碎石消能单元包括一凹渠和填充在所述凹渠内的碎石。
优选的,所述净化带和所述河岸之间设置行人带;所述行人带的高程高于所述储水池的生态浮床的高程。
优选的,所述行人带的底部设置连通所述储水池和河岸的引流管。
优选的,所述植物带自所述碎石消能单元倾斜向下设置。
优选的,所述植物带的坡度范围1:5~1:1.25。
优选的,所述植物带的底部设置多个排水单元。
优选的,所述排水单元包括穿孔管、透水土工布、安装渠道和砾石;所述穿孔管设置在所述安装渠道内;所述砾石填充在所述穿孔管和安装渠道之间的空隙内;所述透水土工布包裹在所述安装渠道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实用新型以收集净化雨径流、防止水体污染为目的,由内向外依次建造的汇水带、碎石消能单元、植物带和净化带形成多级雨水缓冲结构,可以实现截留、收集、净化雨径流的作用。雨水经过汇水带,流入碎石消能单元内,雨水在凹渠内绕着碎石旋转上升,雨水动能减小,当雨水溢出凹渠后,雨水缓慢经过植物带进入净化带。在雨水流经植物带时,由于动能较小,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同时防止河岸周边的面源污染被雨水带入河道。当储水池内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可经引流管排到周边水系。通过建设适宜水位变化的生态浮床能够对该系统的丰水期及枯水期全阶段提供植物净化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生态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排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净化带,2-植物带,3-碎石消能单元,4-汇水带,5-行人带,6-河岸,11-储水池,12-生态浮床,21-排水单元,211-穿孔管,212-透水土工布,213-安装渠道,214-砾石,31-凹渠,51-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墨刻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墨刻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454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