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建筑室内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41111.0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9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吉礼;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23/32 | 分类号: | G05D23/3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设备 穿戴 室内 智能 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智能温度控制器 预估 实时监测 温度设定 在线分析 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皮肤 本实用新型 感觉状态 建筑设备 节能高效 人体手腕 实时修正 室内环境 通讯传输 手腕处 心率 心跳 修正 传输 投票 预测 分析 保证 | ||
一种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建筑室内智能温度控制系统,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人体手腕处皮肤温度以及心率,通过在线分析得到人体的实时热感觉状态,智能穿戴设备通过通讯传输系统将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所分析后的实时热感觉值传输到智能温度控制器中,进而修正室内温度设定值。本实用新型通过实时监测穿戴者手腕处皮肤温度以及心跳速率等信息,同时通过少量的热感觉投票可以在线分析得到穿戴者热感觉预估模型,该预估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穿戴者实时热感觉。该系统将穿戴者实时热感觉加入到智能温度控制器中,对室内温度设定值进行实时修正,在保证室内环境温度一直处于人体舒适范围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建筑设备的节能高效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建筑室内智能温度控制器。
背景技术
建筑热环境不仅关系到人体的舒适和健康,而且关系到建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关系到人与城市、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建筑热环境的自动控制应该以保证人体热舒适性为前提,进而实现建筑设备安全节能运行。现有的建筑热环境的自动控制逻辑通常是按照相关规范来确定室内环境设定值,通过控制建筑设备的运行来维持建筑环境在相应的设定值范围内。而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室内人员衣着情况及人员活动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在舒适的设计温度范围内人体的不舒适性,进而导致设备系统的高能耗。因此,将人体的实时热感觉反映到建筑室内智能温度控制器中,控制室内温度维持在人体的热舒适范围内,对进一步保证热体热舒适性以及建筑设备的节能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建筑室内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人体手腕处皮肤温度以及心率等信息,通过在线分析得到人体的实时热感觉状态,将人体实时热感觉反映到智能温度控制器中,修正室内温度设定值,保证室内环境温度处于人体舒适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建筑室内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分析系统、通讯传输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
所述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为智能穿戴设备,包含皮肤温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和人机交互界面;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可穿戴于人体手腕处,实时监测手腕皮肤温度和心跳速率,人机交互界面实时观察当前时刻皮肤温度和心跳速率值,进行实时热感觉投票;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具有数据分析功能,在线建立所监测到的皮肤温度及心跳速率与人体热感觉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所获得的数学模型进行实时修正;
所述的通讯传输系统通过无线通讯传输,实现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温度控制器间的通讯,将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分析后的数据传输到智能温度控制器中;
所述的温度控制系统包含温度传感器及智能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温度值,智能温度控制器对各智能穿戴设备传输的数据进行综合评判,实时修正室内温度设定值。
一种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建筑室内智能温度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智能穿戴设备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实时监测皮肤温度T及心跳速率H,当皮肤温度分别达到T1、T2、T3、T4、T5以及心跳速率达到H1、H2、H3、H4、H5时,智能穿戴设备发出震动,要求穿戴者选择实时热感觉,热感觉值分为+3(热)、+2(暖)、+1(微暖)、0(适中)、+1(微凉)-2(凉)、-3(冷)七个选项,穿戴者在智能穿戴设备的人机交互界面上进行投票;
步骤2:智能穿戴设备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对所采集的皮肤温度、心跳速率及热感觉值进行分析,在线建立穿戴者在不同活动状态下的热感觉预估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411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