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灸针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9632.2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75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唐福宇;黄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尖 针柄 针灸针 本实用新型 使用不便 医疗器械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灸针,涉及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它包括有针尖和连接在所述针尖后端的针柄,所述针柄倾斜于所述针尖,所述针柄末端设有用于提起所述针柄和所述针尖的提抖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解决现有的针灸针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针灸的针。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针灸针一般都是一根直针,直针的前部较细为针尖,用于刺进皮肤,直针的后端为较粗的圆柱为针柄,在平行皮肤进针或用抖法运针时,常需要将直针弯曲,使针尖和针柄不在一条直线上,以改变针尖进入皮肤后的方向。这样的直针在平行施针时,为使平行刺入皮下,医者持针的手指需紧贴患者皮肤,进针不方便,刺入的角度、深度不易控制,若采用捏起皮肤再进针的方法,有误刺伤医者自已手指的风险。在直接行抖法时,直针刺入皮下后,因医者手指离患者皮肤近,易受患者干扰,力度不易掌握,若折弯直针的针柄,折弯时患者多有不适,且折弯处有断针的风险。另外,在行抖法时,因针柄呈小圆柱状,可能出现滑针,力度不易控制,抖法运用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针灸针,以解决现有的针灸针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针灸针包括有针尖和连接在所述针尖后端的针柄,所述针柄倾斜于所述针尖,所述针柄末端设有用于提起所述针柄和所述针尖的提抖环。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可以是:所述针柄通过一根横杆连接有两根至六根并排的所述针尖,所述针尖之间的距离在6毫米~8毫米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针柄的底部设有凸起的助推柄;所述横杆和所述针柄直径和材料相同;所有所述针尖和所述针柄及所述横杆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针尖的长度在30毫米~100毫米的范围内,所述针柄的长度在15毫米~20毫米的范围内,所述针柄与所述针尖的倾斜角度在60°~90°的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助推柄为扁平状。
进一步的:所述提抖环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最长处直径为15毫米,最短处直径为10毫米。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针灸针将传统的针柄和针头折弯,加上提抖环,可以使针灸针非常容易、非常方便地刺入皮下,针柄末端的提抖环,易于抖针。
2、针柄的底部助推柄的设置,更易于推进针身、控制刺入深度和针尖深入的方向,并且助推柄也可以增强针柄和针尖的连接强度,不易折断;至少两根针尖并排设置,可以增加施针的刺激范围、增强针灸效果;针柄与针尖通过与针柄直径和材料相同的横杆连接,并且针柄针尖横杆一体成型,加强连接强度。使用时,医者拇指及食指捏住提抖针后部的提抖环,中指顶住扁平助推柄,在拟进针点处皮肤上方,沿针尖方向、向前下刺入皮下,达一定深度长度后,松开中指,拇指及食指提抖环,即可完成施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96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时观测体温变化的艾灸治疗仪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双指针灸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