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6803.6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4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郝德慧;高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68 | 分类号: | A61B17/6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齐晓静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克氏针 外杆件 内杆件 固定装置 切槽 罩子 纵向形成 棉球 纱布 外周 螺纹结合方式 本实用新型 穿刺点 第一端 可旋转 内固定 内螺纹 牵引弓 外螺纹 对时 杆件 内周 套在 错位 外部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其包括:内杆件和外杆件;沿内杆件的纵向形成有第一切槽;内杆件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内杆件的第二端形成有罩子,罩子内固定有纱布或棉球;纱布或棉球延伸超过罩子的边缘而伸向外部;沿外杆件的纵向形成有第二切槽;外杆件的横截面形成为C形;外杆件的内周形成有内螺纹,外杆件通过螺纹结合方式可旋转地结合在内杆件的外周上;第一切槽与第二切槽正对时,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可经由所述第一切槽与第二切槽而套在克氏针上;第一切槽与第二切槽错位时,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保持在克氏针上;外杆件的第一端用于抵靠至克氏针的牵引弓的端部的内侧,内杆件的第二端用于抵靠在患者的穿刺点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克氏针是骨科常用的内固定钢针,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固定。克氏针在穿过骨头后,两端由克氏针牵引弓固定,如图7所示。由于牵引弓一般比需要固定的部位宽,例如足部,通常受固定部位与牵引弓的两端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这就容易使得骨头被固定在克氏针上时在牵引弓的两端之间滑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其能够保证受克氏针穿刺的部位在牵引弓之间固定而不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其包括:内杆件和外杆件;
沿内杆件的纵向形成有第一切槽;内杆件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内杆件的第二端形成有罩子,罩子内固定有纱布或棉球;所述纱布或棉球延伸超过罩子的边缘而伸向外部;
沿外杆件的纵向形成有第二切槽;外杆件的横截面形成为C形;外杆件的内周形成有内螺纹,外杆件通过螺纹结合方式可旋转地结合在内杆件的外周上;
所述第一切槽与第二切槽正对时,所述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可经由所述第一切槽与第二切槽而套在克氏针上;所述第一切槽与第二切槽错位时,所述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保持在克氏针上;
外杆件的第一端用于抵靠至克氏针的牵引弓的端部的内侧,内杆件的第二端用于抵靠在患者的穿刺点上。
优选地,所述外杆件的第一端进一步通过连接条连接有盖帽,用于盖在克氏针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纱布或棉球中吸附有医用酒精。
通过在牵引弓的端部与患者的穿刺点之间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可以防止患者的被穿刺部位在克氏针上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的内杆体的左视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的内杆体的主视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的内杆体的右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的外杆体的左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的外杆体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7为克氏针与牵引弓配合使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克氏针的固定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68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指骨撕脱骨折固定骨折块的压骨钩
- 下一篇:一种脊椎骨接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