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冷凝水出户管间接排放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3819.1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1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22 | 分类号: | F24F1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伟文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冷凝水 间接排放 圆柱形连接端 本实用新型 圆台形导流 户端 壳体 建筑设计技术 排水管 从上到下 工程造价 空气间隙 设计规范 影响建筑 纵向设置 镂空 长条形 给排水 管侧壁 立管 立面 堵塞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冷凝水出户管间接排放构件,用于连接空调冷凝水立管和出户排水管,包括壳体,壳体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部圆柱形连接端、中部圆台形导流管和下部圆柱形出户端,圆台形导流管侧壁纵向设置若干镂空的长条形空气间隙,上部圆柱形连接端直径小于下部圆柱形出户端直径。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要求的间接排放,不易堵塞,便于施工,不影响建筑立面外观,且工程造价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空调冷凝水出户管间接排放构件。
背景技术
现阶段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要求住宅空调冷凝水立管出户排出管需进行间接排放,目前设计中存在以下三种设计方式来满足规范:
第一种方式是空调冷凝水立管排至下方的漏斗,然后再排至室外的检查井,此种设计是通过漏斗来实现空气隔断;这种方式存在的缺点是完工后建筑立面观感差,地漏敞口容易进入杂物,造成堵塞;
第二种方式是空调冷凝水管直接排至室外空气隔断井,然后再排至室外的检查井,此种设计是通过空气隔断井来实现空气隔断;这种方式存在的缺点是空气隔断井土建施工造价大,施工质量不容易控制;
第三种方式是空调冷凝水管直接排至室外散水;这种方式存在的缺点是无组织排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空调冷凝水出户管间接排放构件,可以满足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要求的间接排放,不易堵塞,便于施工,不影响建筑立面外观,且工程造价低。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冷凝水出户管间接排放构件,用于连接空调冷凝水立管和出户排水管,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部圆柱形连接端、中部圆台形导流管和下部圆柱形出户端,所述的圆台形导流管侧壁纵向设置若干镂空的长条形空气间隙,所述的上部圆柱形连接端直径小于下部圆柱形出户端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圆台形导流管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圆台形导流管侧壁与垂直方向所成的夹角范围为7°~15°。
进一步地,所述的空气间隙呈长条形,空气间隙两侧边为中部圆台形导流管的母线,空气间隙的数目为5~20条。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部圆台形导流管的高度大于上部圆柱形连接端直径的2.5倍,且不小于15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采用PVC-U材质,上部圆柱形连接端、中部圆台形导流管和下部圆柱形出户端采用热熔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冷凝水出户管间接排放构件,可以满足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要求的间接排放,不易堵塞,便于施工,不影响建筑立面外观,且工程造价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圆柱形连接端,2:圆台形导流管,3:圆柱形出户端,4:空气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38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水组件、中框组件及空调
- 下一篇:中央空调智能降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