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沉砂封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0172.7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0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东;陈大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云东;陈大忠 |
主分类号: | E21B33/127 | 分类号: | E21B33/127;E21B33/129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25723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隔器 沉砂 锁紧总成 本实用新型 常规工具 大斜度井 丢手机构 工艺措施 解封机构 锚定总成 密封总成 配套工具 锁紧机构 液压座封 座封机构 大通径 封隔件 上接头 水平井 丢手 解封 提管 直井 座封 匹配 打捞 悬挂 | ||
一种沉砂封隔器,由上接头(1)、锁紧总成、密封总成和锚定总成组成。其中,锁紧总成包括锁紧机构、座封机构、解封机构、丢手机构四个部分。本实用新型的沉砂封隔器采用液压座封和丢手,采用常规工具打捞,上提管柱解封并带有封隔件所及机构,具有大通径、座封牢固、安全可靠,结构紧凑的优点,广泛满足了各种直井、大斜度井、水平井悬挂对配套工具匹配尺寸和工艺措施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封隔器,尤其涉及一种沉砂封隔器。
背景技术
水平井和大斜度井是增加井眼与油层接触面积,提高油层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油井类型在开采成本较高的海上油田和滩海油田大量应用。同时水平井相比直井而言,地应力的分布更加不均匀,这大大增加了油井出砂的概率。为了实现对水平井防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金属棉滤砂管,即用丢手筑汽封隔器悬挂金属棉滤砂管防砂。由于油井出砂严重,转周期作业时,经常需要大排量冲砂。常规封隔器由于内通径小,无法实现大排量冲砂,因而限制了金属棉滤砂管的应用。同时,在现有技术的封隔器中,存在封隔器未座封就出现丢手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砂封隔器,具有大通径,安全可靠的优点,满足了直井、大斜度井、水平悬挂滤砂管的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砂封隔器,由上接头、锁紧总成、密封总成和锚定总成组成。其中,锁紧总成包括锁紧机构、座封机构、解封机构、丢手机构四个部分。所述上接头内部与内管螺纹连接,外部与外管螺纹连接,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形成环形的活塞腔,活塞一和活塞二密封设置在所述活塞腔内,所述活塞一和所述活塞二之间的活塞腔对应的内管上设有与活塞腔相通的通孔,液压油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活塞腔。所述活塞二下部依次设有连接环和固定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活塞螺纹连接,锁块一和锁块二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塞一和所述活塞二之间以及所述连接环和固定环之间。所述固定环下部与座封管螺纹连接,打捞头位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座封管之间,所述打捞头底部与上部内管及解封套相接,所述解封套位于所述上部内管内,两者通过解封剪钉连接。所述上部内管上部外表面凸槽齿嵌外螺纹与锁环齿嵌内螺纹组成步进齿合座封锁定,凹槽与打捞头的槽爪相配合,所述锁环设置在锁环座内,所述锁环和所述锁环座一部分位于所述座封管的台阶内,一部分位于缸套和所述上部内之间,所述缸套和所述座封管相接,所述上部内管下部与所述缸套之间设有解封锁块套,所述解封锁块套的锁槽内设有解封锁块,其上部顶入所述上部内管内。所述解封套、上部内管和解封锁块套均与中心管连接套相接,所述中心管连接套另一端连接下部内管和下部外管,所述缸套与所述中心管连接套和所述下部外管之间通过座封剪钉固定。以上部件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组成了所述座封、锁紧、解封机构。
进一步地,丢手活塞位于所述内管内部,通过丢手剪钉与所述内管固定,所述丢手活塞底部为向内突出的斜面,所述丢手活塞底部外周面连接丢手控制套,下部连接丢手套,共同组成所述丢手机构。所述丢手套下端设置有6瓣带左旋螺旋的螺纹爪,该丢手套通过剪钉与丢手控制套连接,该丢手控制套能被丢手活塞顶开。
进一步地,所述缸套下端连接座封环,座封环下部与胶筒、胶筒隔环、胶筒依次相接组成所述密封总成。
进一步地,上锥体上部分分别与所述胶筒和所述下部外管相接,下部锥面与所述卡瓦锥面相配合,所述卡瓦另一锥面与下锥体的上锥面相配合,卡瓦套与所述上锥体、所述下锥体的外凸台相接,所述卡瓦和所述卡瓦套之间均布片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云东;陈大忠,未经高云东;陈大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01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