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定位的二尖瓣球囊导丝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24999.7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4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赵天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普实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9 | 分类号: | A61M25/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二尖瓣球囊导丝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定位的二尖瓣球囊导丝,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鞘管脱离导丝后无法再次输送到指定位置的问题。导丝的主体包括刚性良好的近端部和有弹性的远端部,近端部和远端环绕弹簧圈通过焊接连接,此结构保证了导丝远端部有足够的柔软性和恢复性,降低了导丝对病变部位组织损伤的可能。导丝近端部保证了导丝具有良好的推送性、扭控性,使导丝顺利到达病变部位,同时导丝远端部为螺旋形,这样使得导丝远端部到达病变部位后不易脱离指定位置,起到定位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介入疗法时使用的可定位的二尖瓣球囊导丝。
背景技术
导丝在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为各种介入医疗导管和植入器械进入人体器官起着导轨和定位作用,是诊断和介入器械不可缺少的配套产品。根据其功能,理想的导丝要求其前端具有柔软性和较高的回弹能力,使其在弯曲的血管中显现出良好的通过性,而其基端部要求具有较好的推送性、高弹性和扭控性。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二尖瓣球囊导丝多为直线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离病变部位,因此在使用时鞘管需要调整或者多次进入病变部位时,增加了操作难度,加大了对病人身体的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脱离病变部位的,并减小操作难度和对病人的损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可定位的二尖瓣球囊导丝,导丝的主体包括刚性良好的近端丝材和远端螺旋状弹性丝材,近端丝材和远端环绕弹簧圈通过焊接连接,此结构保证了导丝远端部有足够的柔软性和恢复性,降低了导丝对病变部位组织损伤的可能。导丝近端部保证了导丝具有良好的推送性、扭控性,使导丝顺利到达病变部位,同时导丝远端部为螺旋形,这样使得导丝远端部到达病变部位后不易脱离指定位置,起到定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刚性良好的近端丝材和远端螺旋状弹性丝材组成,导丝远端部呈螺旋状,且导丝远端部由金属丝紧密环绕而成,形成弹簧圈,近端导丝和远端环绕弹簧圈通过焊接连接,导丝近端部的金属丝径大于导丝远端内部的金属丝径。
近端丝材和远端螺旋状弹性丝材为304奥氏体不锈钢、316奥氏体不锈钢、钴基合金或马氏体不锈钢。
近端丝材和远端环绕弹簧圈采用电阻焊接、超声波焊接或激光焊接连接。
导丝远端部呈螺旋状结构。
导丝远端部由金属丝紧密环绕而成,形成弹簧圈。
导丝近端部的金属丝径大于导丝远端内部的金属丝径。
导丝远端内部的金属丝径经过打磨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近端丝材和远端环绕弹簧圈通过焊接连接,此结构保证了导丝远端部有足够的柔软性和恢复性,降低了导丝对病变部位组织损伤的可能。导丝近端部保证了导丝具有良好的推送性、扭控性,使导丝顺利到达病变部位,同时导丝远端部为螺旋形,这样使得导丝远端部到达病变部位后不易脱离指定位置,起到定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产品远、近端焊接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产品远端环绕弹簧圈刨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产品远端螺旋部弹簧圈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说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定位的二尖瓣球囊导丝,包括刚性良好的近端部(1)和有弹性的远端部(2),其特征在于导丝远端部(2)呈螺旋状,且导丝远端部(2)由金属丝紧密环绕而成,形成弹簧圈(21),近端导丝(1)和远端环绕弹簧圈(21)通过焊接连接,导丝近端部(1)的金属丝径大于导丝远端(2)内部的金属丝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普实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普实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249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接异常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型车载雷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