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船的双重密封舱盖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24915.X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0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恒;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中科龙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9/14 | 分类号: | B63B19/14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舱盖 双重密封 隔断 紧密封条 无人船 舱门 密封圈 外部 密封槽 压台 缘条 本实用新型 唇形密封圈 侧向挤压 密封效果 使用寿命 锁紧把手 压紧密封 剪切力 引流槽 隔开 两层 水渍 正向 破损 渗漏 发现 | ||
一种无人船的双重密封舱盖,包括舱门,舱门的外部设有密封槽,密封槽的外部设有隔断,隔断的外部设有压台,压台的外部设有引流槽,舱盖盖在舱门上,所述舱盖上设有锁紧把手和缘条,所述缘条上设有自夹紧密封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船的双重密封舱盖,采用自夹紧密封条和唇形密封圈两种密封圈双重密封,中间用隔断隔开,互不影响,密封效果更好,若隔断处有水渍,即外层自夹紧密封条破损渗漏,能及时发现和更换,两层密封圈都是正向压紧密封,不受侧向挤压的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船的双重密封舱盖。
背景技术:
船作为一种常见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因其特殊的工作环境,船舱的密封一直是船体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无人船作为无人控制器的新兴产物,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水上作业,船上安装有大量的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如若船舱密封不严,极易发生短路等故障。传统的船舱密封是在舱门上安装一层橡胶密封圈,舱门关闭后橡胶圈夹在舱门和船体的缝隙中实现密封。这种密封方式较为简单,为单层密封,橡胶圈长期处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被腐蚀,在舱门反复开闭的过程中,密封圈受到多个方向的压力个剪切力,极易产生细小的裂缝,发生渗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船的双重密封舱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船的双重密封舱盖,包括舱门,舱门的外部设有密封槽,密封槽的外部设有隔断,隔断的外部设有压台,压台的外部设有引流槽,舱盖盖在舱门上,所述舱盖上设有锁紧把手和缘条,所述缘条上设有自夹紧密封条。
所述密封槽中设有唇形密封圈。
所述隔断为一凸台,其位置高于舱门。
所述压台为平面,当舱盖锁紧时将自夹紧密封条压紧在压台上。
所述引流槽为一凹槽,用于引导舱门外的积水流走。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船的双重密封舱盖,采用自夹紧密封条和唇形密封圈两种密封圈双重密封,中间用隔断隔开,互不影响,密封效果更好,若隔断处有水渍,即外层自夹紧密封条破损渗漏,能及时发现和更换,两层密封圈都是正向压紧密封,不受侧向挤压的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舱门整体示意图;
图2为舱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引流槽结构示意图;
图4舱盖结构示意图;
图5自夹紧密封条结构示意图;
图6唇形密封圈安装示意图;
图中:1、舱门;2、密封槽;3、隔断;4、压台;5、引流槽;6、舱盖;7、锁紧把手;8、缘条;9、自夹紧密封条;10、唇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所述的一种无人船的双重密封舱盖,包括舱门1,舱门1的外部设有密封槽2,密封槽2的外部设有隔断3,隔断3的外部设有压台4,压台4的外部设有引流槽5,舱盖6盖在舱门1上,所述舱盖6上设有锁紧把手7和缘条8,所述缘条8上设有自夹紧密封条9。
所述密封槽2中设有唇形密封圈10。
所述隔断3为一凸台,其位置高于舱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中科龙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中科龙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249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多波束测深系统船舷安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海洋环境监测用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