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高空作业车的电子影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24372.1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3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市康拓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232;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刘艳玲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影像装置 高空作业车 连接杆 支撑板 轮胎 本实用新型 影像传感器 传动链条 影像装置 固定块 轮胎槽 站台 应用 红外线滤光片 红外滤光片 挡风玻璃 电子影像 对焦马达 固定螺丝 画质效果 危险处理 线路连接 异常发生 支撑底座 拍摄 电连接 镜头组 前视镜 支撑杆 车灯 对焦 基板 车身 焊接 告知 传递 监测 检测 清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高空作业车的电子影像装置,其结构包括固定块、固定螺丝、连接杆、传动链条、站台、轮胎、支撑杆、支撑底座、轮胎槽、前视镜、车灯、挡风玻璃、支撑板、车身,固定块与连接杆相焊接,传动链条与连接杆相连接,站台与支撑板相连接,支撑板位于轮胎的上方,轮胎槽内设有轮胎,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高空作业车的电子影像装置,结构上设有影像装置,通过影像装置内的线路连接基板将红外线滤光片、影像传感器电连接,而对焦马达能够自动进行对焦,使得镜头组、红外滤光片能够清晰的进行拍摄,使得影像传感器检测到有异常发生时,能够将数据进行传递,告知人员,进行危险处理,能够提高拍摄的画质效果,使得电子影像容易监测到异常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应用于高空作业车的电子影像装置,属于电子影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车管理制度依据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运用安全与事故的运动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的规律,为了改变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以及人与物的异常结合,从本质上超前有效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分为具体预防、控制和综合预防、控制。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0720183179.4的应用于高空作业车的电子影像装置。其特征是:在高空作业车的工作斗或高空作业平台上,设置电子探头装置,在高空作业车的操作室或操作区设置可操作电子影像显示装置,将电子探头装置和可操作电子影像显示装置通过传输导线关联连接;电子探头装置主要由电子影像探头和密闭的外壳构成,电子影像探头用支架固定设置在外壳内,或可设制在能够旋转的旋转调节装置上并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外壳内,但是该现有技术在检测时,拍摄较为模糊,使得电子影像不易监测到异常。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高空作业车的电子影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检测时,拍摄较为模糊,使得电子影像不易监测到异常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应用于高空作业车的电子影像装置,其结构包括固定块、固定螺丝、连接杆、传动链条、站台、轮胎、支撑杆、支撑底座、轮胎槽、前视镜、车灯、挡风玻璃、支撑板、车身、影像装置,所述固定块与连接杆相焊接,所述传动链条与连接杆相连接,所述站台与支撑板相连接,所述支撑板位于轮胎的上方,所述轮胎槽内设有轮胎,所述轮胎槽与车身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前视镜与挡风玻璃相连接,所述影像装置嵌入安装于站台内,所述影像装置包括保护膜、镜头组、对焦马达、红外线滤光片、影像传感器、线路连接基板,所述保护膜内设有镜头组,所述镜头组嵌入安装于对焦马达内,所述红外线滤光片通过导线与影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对焦马达位于红外线滤光片的上方,所述线路连接基板嵌入安装于保护膜内,所述影像传感器与线路连接基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螺丝嵌入安装于固定块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嵌入安装于支撑底座内。
进一步地,所述站台外壳与支撑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灯嵌入安装于车身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采用不锈钢材质所组成,具有防腐蚀等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由铁素体不锈钢材质所组成,具有防水蒸气等作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高空作业车的电子影像装置,结构上设有影像装置,通过影像装置内的线路连接基板将红外线滤光片、影像传感器电连接,而对焦马达能够自动进行对焦,使得镜头组、红外滤光片能够清晰的进行拍摄,使得影像传感器检测到有异常发生时,能够将数据进行传递,告知人员,进行危险处理,能够提高拍摄的画质效果,使得电子影像容易监测到异常的作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市康拓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市康拓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243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