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自动分类收集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9010.3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5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马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州岚燕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3/00 | 分类号: | B65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分类 收集车 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 收集口 破袋 底座 垃圾 分类收集 生活垃圾 收集效率 收集装置 垃圾袋 收集箱 转动门 伸缩 转动 金属 分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垃圾自动分类收集车,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设置箱体,在箱体上方设置收集口,在收集口处设置转动门,在转动门下方设置垃圾袋破袋收集装置,在箱体内侧上方设置顶板,在顶板下方设置电磁铁,在电磁铁下方设置伸缩的收集箱。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自动分类收集车,针对未分类的生活垃圾,首先进行破袋处理,再对金属进行分类收集,结构合理,收集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收集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垃圾自动分类收集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垃圾的分类收集势在必行。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们日常生活中必然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而这些垃圾如不能恰当归置和处理,将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随着社会经济、人口素质的提高,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也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的“十三五”规划将环保、生活垃圾处理提上了工作日程。随着国际环境保护技术及观念的不断更新,我国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尤其是对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越来越重视。目前,针对我国垃圾未经分拣、包装、成分复杂的现状,大部分城市采用的垃圾处理形式为:在城市近郊建一个垃圾中转站,收集的垃圾都运到那里进行压缩处理后集中运往垃圾填埋或垃圾分选场所。基于我国城市化急速加快、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加大而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现状,原来街道和路边垃圾箱,都是垃圾暴露在外,风一吹垃圾就满天飞,造成整个街道脏乱差和臭气熏天,而且有的小区和公共场合垃圾分类还没有推广到位,垃圾都是混合堆放的。因而在垃圾收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初步对垃圾进行分类筛选,以提高后续的处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垃圾收集运输车只是收集垃圾,不能对原始收集的垃圾进行初步分类筛选,增加了垃圾中转站的工作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垃圾自动分类收集车,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设置箱体,在箱体上方设置收集口,在收集口处设置转动门,在转动门下方设置垃圾袋破袋收集装置,在箱体内侧上方设置顶板,在顶板下方设置电磁铁,在电磁铁下方设置伸缩的收集箱。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自动分类收集车,首先在收集口处对收集的垃圾进行破袋处理,破袋的同时对垃圾进行搅拌,搅拌后出料的垃圾经箱体内侧上方设置的电磁铁进行金属吸附,对垃圾中的金属进行收集,吸附后的金属在收集到收集箱内,收集箱设置为可伸缩的,在电磁铁吸附时收集箱收起,便于电磁铁的吸附,在垃圾收集完成后,将收集箱拉伸至位于电磁铁下方,此时可将电磁铁断电,将电磁铁上吸附的金属收集至收集箱。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自动分类收集车,针对未分类的生活垃圾,首先进行破袋处理,再对金属进行分类收集,结构合理,收集效率高。
其中,所述垃圾袋破袋收集装置包括转轴,在转轴上均匀设置多个一端悬空隔板,在隔板两侧分别设置平行刀片组,平行刀片组的每一个刀片朝向外侧的刀刃处设置为圆弧形,在隔板两侧位于平行刀片组的间隙处设置多个戳针,在隔板端部一侧设置间隔均匀的挂钩,在转轴下方一侧设置垃圾袋收集装置,其中隔板中间设置多条平行的栅格。其中垃圾袋破袋收集装置利用转动的隔板两侧的平行刀片组,对进料的垃圾进行破袋处理,并配合对个阵列分布的戳针,以保证破袋效果,其中戳针高度低于刀片组的刀片最高部分的高度,刀片的刀刃处设置为圆弧形,避免挂住破袋后的垃圾袋,在隔板端部设置挂钩挂住破袋后的垃圾袋,并通过转轴下方一侧设置垃圾袋收集装置对破袋后的垃圾袋进行收集。并且转动的转轴带动多个发散的隔板转动,还能将垃圾打散搅拌,便于后续的分类处理。隔板上设置的栅格避免垃圾的堆积和卡堵。
优选的,垃圾袋收集装置的收集箱内部设置吸风机。吸风机可以将挂钩上的垃圾袋吸附至垃圾袋收集装置,随着隔板的转动,最终垃圾袋从挂钩上脱落,全部进入垃圾袋收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州岚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泸州岚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9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