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印染废水污染地下水脱色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650583.7 | 申请日: | 2018-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2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韬;王蓉;张刚;左朋;宋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56;C02F11/121;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黄明凯 |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印染废水 污染地下水 脱色 水中 聚丙烯酰胺溶液 聚合氯化铝溶液 氯化铁溶液 地下 处理容量 缓慢搅拌 剂量设计 静置沉淀 每立方米 大颗粒 絮凝体 配制 污染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污染地下水脱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浓度为0.025‑0.05kg/L的氯化铁溶液、0.08‑0.16kg/L的聚合氯化铝溶液和0.0005‑0.001kg/L的聚丙烯酰胺溶液;(2)在每立方米的印染废水污染地下水中加入12‑28L所述氯化铁溶液搅拌10‑20min,待其反应10‑15min;(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地下水中加入4.5‑11L所述聚合氯化铝溶液并搅拌10‑15min,静置30‑60min;(4)向经步骤(3)处理后的地下水中加入8‑18L所述聚丙烯酰胺溶液并缓慢搅拌10‑15min,形成大颗粒的絮凝体,静置沉淀。本发明的优点是:药剂种类以及剂量设计合理,具有处理容量大、占地少、维护简便以及对印染废水污染地下水脱色效果显著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染废水污染地下水脱色方法。
背景技术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印染行业是典型的高耗水产业,每年需消耗近亿吨的工艺用软化水。印染废水来源及污染物成分十分复杂,具有水质变化大、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主要为有色染料)等特点,直接排放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同时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印染废水主要含有染料、料浆、染色助剂及纤维杂质、油剂、酸、碱及无机盐等,成分复杂且排放量大,色度高、碱度大、PH较高,生物难降解物多及多变化,被公认为是最难治理的主要有害废水之一。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重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处理方法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生产和环保的要求。
到目前为止,各种脱色方法从经济性、技术性、对环境影响和实用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吸附脱色具有只吸附染料,但不破坏其结构的特点,但目前使用的吸附剂往往存在吸附量不够,或再生不容易的缺点;高级氧化法脱色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但其昂贵的价格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而一些传统的氧化方法如NaCIO、H2O2、臭氧和紫外氧化等证明对废水脱色并不有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印染废水污染地下水脱色方法,该脱色方法通过依次往印染废水污染地下水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氯化铁溶液、聚合氯化铝溶液和聚丙烯酰胺溶液,使其相互反应,促使地下水脱色产生沉淀,清除沉淀即可完成脱色目的。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印染废水污染地下水脱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浓度为0.025-0.05kg/L的氯化铁溶液、0.08-0.16kg/L的聚合氯化铝溶液和0.0005-0.001kg/L的聚丙烯酰胺溶液;
(2)在每立方米的印染废水污染地下水中加入12-28L所述氯化铁溶液搅拌10-20min,待其反应10-15min;
(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地下水中加入4.5-11L所述聚合氯化铝溶液并搅拌10-15min,静置30-60min;
(4)向经步骤(3)处理后的地下水中加入8-18L所述聚丙烯酰胺溶液并缓慢搅拌10-15min,形成大颗粒的絮凝体,静置沉淀。
所述脱色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收集静置沉淀后的底部污泥并用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再将脱水后的污泥放到防渗膜上沉淀。
在加入所述聚丙烯酰胺溶液前还包括以下步骤:测量经步骤(3)处理后的地下水的PH值,并将其PH值调节至8.5-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505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重金属螯合剂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