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刺芯组件和穿刺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7999.3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4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孙宝峰;黄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3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刺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刺芯组件和具有其的穿刺器,穿刺芯组件包括穿刺组件、支撑组件和缝合组件,穿刺组件包括穿刺尖端和穿刺芯杆;缝合组件包括驱动件、和被驱动件驱动而旋转的传动件和与传动件连接的缝合件;缝合件包括与传动件固定的缝合臂、和固定于缝合臂一端的缝合针头,缝合针头包括用于与缝合线的一端连接的系线部,系线部为贯穿缝合针头的通孔。基于本发明提供的缝合针头,缝合线的缠绕路径为:从通孔的一端穿入另一端穿出,而后经过缝合针头外表面后再次回到通孔穿入的一端,以此循环后,缝合线形成的线圈即使直径增大,也无法从缝合针头滑落,从而使得缝合线与缝合针头连接更加牢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科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穿刺芯组件和穿刺器,属于医疗器材领域。
背景技术
在腹腔手术、胸腔手术等微创外科手术中,穿刺器可以在人体的腔壁中建立进入通道,以便供吻合器或其他手术器械(如内窥镜、剪刀、导丝、导管、滤器、支架等)进入体腔内,并提供气体进出的通道,以便进行检查或手术操作。
手术时,医生一般先在患者人体组织上划开一个小切口,再将穿刺器的穿刺尖端对准划开的小切口左右往复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穿刺器,使穿刺芯组件引导穿刺套管穿过患者人体组织的皮层;接着拔出穿刺芯组件,吻合器或其他手术器械即可通过穿刺套管进出患者体腔进行手术操作。现有的穿刺芯组件只起到穿刺的作用,在引导所述穿刺套管自人体腹部的切口进入患者体内后,即被丢弃。
手术结束时,从穿刺伤口取出穿刺套管组件,缝合穿刺伤口。因微创手术的穿刺孔小而深,尤其是肥胖患者的人体组织较厚,若缝合不当,患者在术后容易产生穿刺孔疝等并发症。可使用专门的缝合器械缝合穿刺伤口,来减少上述并发症,但是这样需要额外增加手术器械,缝合成本较高,且手术器械繁多、操作不便;并且,专门缝合穿刺伤口的缝合器结构复杂,使用不便。因此可使用带有缝合功能的穿刺器。
现有的穿刺器中的缝合组件中,缝合针头与缝合线的连接结构为:缝合针头上具有直径小于缝合臂的柱,缝合线围绕该柱若干圈形成线圈后打结,这种连接结构实质为缝合针头套入线圈后,线圈收紧使得线圈直径减小至无法脱离缝合针头,但一般缝合线由弹性材料制成,因此缝合线即使打结也有可能松动而造成线圈的直径发生变化,若线圈的直径增大至略大于缝合针头的直径时,线圈容易从缝合针头外表面滑落。因此有必要针对缝合针头和缝合线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以使得缝合针头在穿刺人体组织以及穿刺芯杆时,缝合线能够始终与缝合针头牢固连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穿刺芯组件和具有该穿刺芯组件的穿刺器,将系线部改良为贯穿缝合针头的通孔,缝合线在通过通孔若干圈后打结,使得缝合线形成的线圈无法从缝合针头滑落,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穿刺芯组件,包括穿刺组件、支撑组件和缝合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包括穿刺尖端和穿刺芯杆;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穿刺尖端,所述缝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接;
所述穿刺芯杆具有杆内腔,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缝合组件容置于所述杆内腔中;
所述缝合组件包括驱动件、被驱动件驱动的传动件、和与所述传动件固定连接或可转动地连接的缝合件;所述缝合件包括缝合臂、和固定于所述缝合臂一端的缝合针头,所述缝合针头包括用于拴系缝合线的系线部,所述系线部为贯穿所述缝合针头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缝合针头包括针尖部、与针尖部一体成型的针体部,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针尖部和所述针体部的交界处。
作为优选,所述针尖部为一圆锥体,所述圆锥体的锥顶的正投影得到的角度小于30°。
作为优选,所述针体部为一圆柱体,所述通孔沿着自身轴向贯穿所述缝合针头,所述通孔的轴向垂直于所述针体部的轴向。
作为优选,所述针体部开设有容纳孔,所述缝合臂的所述一端固定于所述容纳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79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